【犧牲的愛】從髑髏地到復活園
每逢三、四月,春天的氣息就愈來愈濃郁了!樹木長出了嫩芽,百花也迎著春風舞蹈;正象徵萬物復甦的景象。
今年的復活節是四月十二日的主日。為什麼每年復活節日期都不一樣呢?這是根據教會傳統,把復活節定在每年陰曆春分以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第一個主日之故。
受難和復活
提起復活節,便不會忘記受難節;因為沒有耶穌的受難,就不會有耶穌的復活!我用「從髑髏地到復活園」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根據聖經中的兩處經文:其一為路加福音廿三章卅三節的經文:「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其二為約翰福音十九章四十一至四十二節的經文:「在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只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又因那墳墓近,他們就把耶穌安放在那裡。」但這花園裡的墓園,並不能拘禁耶穌的身體;根據馬太福音廿八章五節經文:「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耶穌的受難死亡和祂的榮耀復活,是人類歷史的驚天大事!因為祂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因愛犧牲生命
耶穌的受難是表明祂為人類犧牲的大愛!祂的復活,更是表明祂才是人類唯一可信靠的救主!記得有一年的受難節前夕,早上靈修時,有深深的感動,曾寫下一些感言,今抄錄如下:
那年夏天,我在髑髏地,又稱作各各他的地方,佇立良久。在那個時刻,兩千年的教會史,斷斷續續地像波濤一般湧進心頭。我們的主,拿撒勒人耶穌,在此山丘上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其實,祢可以不必受此苦難,就在拿撒勒以祢木匠專業的技術,默默地,平安地度過一生,何嘗不是一種幸福?!拿撒勒我去過,那是一個離耶京約有一○五公里的小城,有花香鳥語和親情伴祢一生,不是很好嗎?主啊!祢為什麼面如堅石,非要前往耶路撒冷!當愛祢的百姓,將衣服及棕樹枝鋪在路上,群眾呼喊著:「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可福音十一章9-10節)這樣的呼喊,豈能不震動帝國當局?!豈能不引起猶太宗教領袖的嫉妒與憤怒?!這一切祢早已預料!
親愛的主!我知道祢順服天父的旨意,甘心走上髑髏地;祢是為愛人類,完成救贖大工,甘心捨棄生命!是義的代替不義的,使我們可以因信祢而稱義!罪得赦免,並得永生。
死裡復活
我們的主既是「道路,真理,生命」的主,祂就不能被死亡吞滅!第三天祂復活了,帶給信祂的人,有了新的生命!不但今生可以過一個有盼望喜悅的生活,更可以在死亡的背後,有著不可思議的未來。今將基督徒來日在天國的情況,根據聖經,略表如下,用以作為今年復活節的紀念小文。
基督復活是我們信仰的根基。祂是生命的根源。腓立比三章二十至廿一節經文指出:「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這段經文強調的重點是:
A、我們是天國公民(這是指身分的永恆性,屬天性)。
B、活在永恆的盼望中(主的再來)。
C、祂再來時,信徒要復活,得著榮耀不朽的身體。
信耶穌有復活盼望
將來基督徒復活的七大特徵:
1、是靈性的身體(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4節)。最準確的翻譯,周功和博士認為根據原文,應該譯成「聖靈所賜的身體」(是一種現在不能瞭解的某種形式的物質性和榮耀的身體),聖經和合本把此詞譯為「靈性的身體」,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純靈魂似的。
2、與主復活後的身體相似(腓立比書三章21節)。相似不等於相同;造物主與被造物永遠不能劃上等號;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的「奧美加點」(Omega point),最大的敗筆就是被造物與造物主沒有區隔。
3、是一個可以觸摸到的身體(路加福音廿四章39-40節)。若只是魂,是不可能觸摸的;必是一個「實體」存在。
4、可以打破空間和物質限制(路加福音廿四章28-36節)。復活後的身體已起了重大變化,時空概念與限制跟今日大不相同。
5、充滿榮光(哥林多前書十五章35-41節)。如日月星的榮光,但每位信徒的榮光不同,這跟在世時的靈性成長與忠誠度有關。根據沈介山牧師解讀,榮光不同即對上帝之愛的感受度不同。
6、永遠不朽壞(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2節)。現在已知的物質都會朽壞,即使太陽,在五十億年後也會熄滅。復活的身體卻要長存。
7、不再有疾病、哭號、疼痛、眼淚、死亡(啟示錄廿一章4節)。復活後的生命體,充滿了今生無法想像的大喜樂,大平安!
因為我們的主復活了,我們也要復活,直活到永遠!這都是基督賜給信祂的人,極大的恩典與福氣!我們當天天感謝、讚美祂!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