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 斜槓青年——陳信佑的生命故事
從小住在廟宇林立的地方,這人有可能信耶穌嗎?若信了耶穌,會不會引來家庭革命呢?陳信佑出生在台南關廟,生下來就在傳統信仰、拜拜的環境裡,他也跟著拜,這樣的人能信耶穌嗎?
讀幼稚園時,信佑坐的娃娃車都會去接另一個基督教幼稚園的小朋友,他覺得基督教的教堂很特別,這是他對基督教的第一個印象。
民間信仰、佛教非他所要
信佑的父親是搭鷹架的建築工人,脾氣起伏很大,有時會對家人施予暴力。被打時受皮肉之苦還可忍受,但心靈的創傷卻永難彌補。信佑的母親就是這樣被打跑的,信佑說:「若她不跑,會活活被父親打死。」信佑從小被祖母帶大,祖母常帶他去廟裡拜拜,他也想去問神:「為何我家會遭遇這樣的事?」但進到廟裡卻不敢問,心裡也有些懷疑那是不是神?
讀國中時,他接觸到佛教徒,曾想藉學佛脫離世界的苦海。那時班上有一位和尚同學,起初有傳言說他偷吃肉,後來真因為受不了吃肉的引誘,他還了俗。信佑覺得這條修行之路不合乎人性,也不是他要走的。
高中畢業後,他當了四年制的志願役士兵。在軍中認識許多人,開闊了不少新視野。在砲兵營中,由於每天訓練非常苦,磨練了他順服的品格。期滿,他不想再續簽,因為這不是他一輩子想做的。他覺得人生有這樣的歷練夠了,也計畫到澳洲去渡假打工。
有攔阻仍堅持受洗
有一天在台南市健身房運動,有個人想為他禱告,後來也帶他去教會。信佑知道那間教會有不少外國人,可以去學英語,好準備出國。跟他們聚會了一段時間後,別人邀他受洗,才讓他覺得自己像局外人,好像欠缺什麼。雖然對受洗意義不完全理解,但他仍然決定先受洗再說。當他把這決定告訴家人時,被罵翻了;他們覺得,「你怎麼可以去信洋教?」但信佑堅持非受洗不可。
從關廟到台南的教會,騎車約四十分鐘。受洗那天,他的車鑰匙不小心反鎖在摩托車的置物箱裡,他的姊姊說:「祖先不要你去受洗,放棄吧!」但他堅決要去,他用力撥開置物箱,讓堂妹伸手去拿出鑰匙;之後,他火速騎車到台南,最後一刻才出現在教會裡,眾人都以為他逃跑不受洗了。
實現澳洲打工之行
受洗兩個月後,信佑跟幾位網友連絡好,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到澳洲,踏上他的人生壯遊。出發時,他不知道到達後會住哪裡、要做什麼,只能先靠著帶去的七萬元生活,再看機會找工作。他設定好目標,只要能活著回來,就算達成任務。
他在農場種過草莓、採過芒果,也做過「黑工」,但日復一日的工作,讓他覺得心靈非常空虛,他想去找教會聚會。在臉書上,他認識了一個朋友帶他去教會,也找到地方住。終於,他回到教會,也換到城市來工作和生活。
經歷癱瘓到起來行走
第一次從澳洲回來,他達成設定的目標。當第二次想再去澳洲時,父親因騎車載友人出了車禍,傷及頸椎,全身癱瘓,他必須為父親把屎把尿,照顧生活中的一切,又要安排醫院的復健。他想:「我所信的是神嗎?為什麼會遇到這事?」他跪在義大醫院禱告室,在十字架面前問神:「神啊!父親若終身癱瘓,我必要一生照顧他。如果祢願意讓父親好起來,我要奉獻一生給祢。」這是他第一次奉獻自己給神的禱告,心中也慢慢有了平安。他說:「那時幸好,我還年輕、還單身,可以承受得起日夜照顧父親的辛勞。」
一段時間後,父親從全身癱瘓、慢慢起床,到現在可以不靠輔助器行走,讓信佑看到奇蹟,神真是愛他。父親的身體漸漸好轉後,他覺得整天在工廠上班,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思想耶穌是個木匠,何不作個木匠呢?因為他的親戚有人在做裝潢,學長也送他一套工具,於是他決定走木匠之路。經過四年苦學,他從跟班助手、到各地去學習,最後,終於踏上木匠之路。
擁有多方面的能力和身分
什麼叫「斜槓青年」?就是在名片上,擁有一個頭銜或一個工作,就劃上一條斜槓。信佑的頭銜不是「木匠」,而是「木師」,取「牧師」的諧音。他常為客戶化腐舊為神奇,也就是不必換新門、換新桌、換新櫃,而是從舊的翻新;這樣既可降低成本,且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木師」是信佑的第一個斜槓;後來,他學像耶穌造就門徒,「門徒」是他的第二個斜槓;回到教會後,他也開始教導小朋友聖經,「兒童聖經老師」是他的第三個斜槓。他覺得每個青年都該是斜槓青年,除了靠本職謀生之外,擁有能力作義工,且實際去幫助別人,那種斜槓才更有意義。幾年前,他和三個從未謀面的網友,一起踏上八天的緬甸短宣之旅,也是他尋找斜槓的機會。
尋找斜槓,除了需具備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永恆的意義。以耶穌為例,耶穌擁有木匠的能力,但他知道自己將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出來傳道時,也同時栽培門徒;因此,「作專業人士」、「作傳道」、「作主門徒」是耶穌最期待青年人擁有的斜槓。信佑正往這方面學習,因為耶穌如此吩咐,他就如此遵行。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