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盼望】 隨復活主行過3-Day Story
在公元前八世紀寫成的何西阿書,與復活節有什麽關係呢?
何西阿書六章一到三節:「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他撕裂我們,也必醫治;他打傷我們,也必纏裹。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他出現確如晨光,他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
天父雕琢三部曲
首先,我們要知道,「歸向耶和華」,是一個需要付上極大代價的過程(第1-2節)。
在先知眼中,神在祂百姓身上的雕琢有三個階段-----
Day1:撕裂、打傷;
Day2:沉寂、等候/醫治、纏裹;
Day3:甦醒(revive)、興起(restore)。
雖然聖經中沒有明講,但我們可以由上下文合理地推測,在「撕裂、打傷」和「甦醒、興起」之間,必然還有一個「沉寂、等候」的階段,但這個階段絕對不是什麼都沒有發生。在看似沉寂、等候之中,其實天父已經在醫治、在纏裹。祂的時機一到,必然帶我們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再次經歷到祂的信實與大能。這就是3-Day Story!
春雨+冬雨=主的信實
既然「歸向耶和華」,是一個需要付上極大代價的過程,那麼,在付代價歸向耶和華的過程中,我們必能更加認識祂。認識祂的什麼呢?認識祂的信實(第3節)。
請看先知如何形容天父的信實——
祂出現確如晨光;祂必臨到我們像甘雨(winter rains);祂必臨到我們像春雨(spring rains)。
在這當中,我們若對照原文、或是NIV英文譯本,就會發現,中文和合本中的「甘雨」,其實是「冬雨」(winter rains)。冬雨,可以浸潤埋在地裡的種子,蓄積生命力;春雨,則可以讓農作物發芽、抽穗、生長。春雨看來效果很明顯,但似乎看不出什麼動靜的冬雨,其實同樣重要。冬雨,不正像3-Day Story中Day2,在沉寂、等候中默默地醫治和纏裹嗎?
Day 2 極為關鍵
作家昆布蘭(Brenda Quinn)在《與聖經有約》第282天中寫道:「如果沒有耶穌的死,就不可能有復活,並且在祂生命和我們的生命中,也就不會有超越邪惡的最後勝利。記念耶穌的復活,卻不適切記念祂的受苦,會貶低我們在復活節所慶祝之勝利的價值。耶穌的復活是我們敬賀的最大理由,但是我們所喜愛回顧的最後結局,卻和祂的死密不可分。」
你看,3-Day-Story不正好是主耶穌從受難到復活的最佳詮釋嗎?——Day1,祂被釘十字架,撕裂、打傷、甚至殺死;Day2,祂的肉身躺在冰冷黑暗的墳墓中,但是神的大能已經在運行,天使天軍和整個天地的力量都已經在蓄勢待發;Day3,迎來了榮耀的復活!
當然,福音故事若只停留在十字架,就無法帶給人生命。只有復活,才可以讓十字架對我們產生莫大的意義,幫助我們超越絕望,走進盼望!而Day2,正是復活故事的Day1和Day3之間,極為關鍵的轉捩點。
故事不會只說一半
其實,除了親身活現的復活故事,若細讀四福音,我們就會發現,主耶穌說故事,永遠不會只說一半。換句話說,祂不會只說了Day1、Day2,而是必定會說完全部的3-Day Story。
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主耶穌一口氣說了三個故事。走失的羊自行其是,在山野中驚惶哀鳴,遺失的錢無望地躺在灰塵中,出走的浪子墮落揮霍,最後潦倒到想吃豬食。說到這裡,似乎只看到失喪、挫敗、絕望。還好,這只是Day1、Day2!
耶穌接下來就說出了最精彩的Day3故事:錢找回來了!羊被尋回了!浪子也終於回頭了!結局永遠不是失落,而是在天父大能與大愛中被挽回!苦難、失敗、困境絕非故事的全部,否則,人生豈非只剩荒謬和痛苦?
百分之百確定的應許
親愛的讀者們,在個人、家庭、教會、職場生活上,你也有覺得被打擊、挑戰、重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何西阿時刻」嗎?
所謂「三天」,有可能是三個禮拜,三個月、三年,更可能是同一個事件的三個階段。而且一生中不只會遇見一次。例如:一場戰爭、一次車禍、一次新冠病毒感染;或者:充滿眼淚與挑戰的婚姻、同性戀兒女出櫃、家中成員陷入毒癮或賭癮、家中長輩一次摔跤引起的種種後遺症。即使沒有遭遇意外或天災人禍,只是正常的養兒育女、與成年子女或孫輩相處、照護長輩、經營事業、在教會事奉,也可能經歷3-Day Story,也需要付上極大的代價。
當我們被不確定的疫情、不確定的台海局勢和世界局勢、不確定的經濟前景四面圍困之際,到底有什麼是確定的?感謝主!「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哥林多後書一章20節)如此寶貴的「確定」,必然可以讓我們在活潑的盼望中,邁出剛強壯膽的步伐,隨復活主行過人生中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3-Day Story,迎向父神那百分之百確定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