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87,729

【真實故事】 從自卑、破碎到修復——黃淑惠的生命故事

文/ 畢翠絲 採訪整理

       黃淑惠成長過程充滿了不被理解的孤獨和破裂的家庭關係,婚後經歷先生外遇、家暴、孩子過動等巨大挑戰,然而她沒有被困境擊倒,單單選擇信靠神,將一切交託給祂。


飽受自卑情緒折磨
       淑惠出生於澎湖,是家中的長女。小時候,爸爸希望她有更好的教育機會,先寄讀再轉學到馬公的大學校,但那時她的成績非常不理想。有一次,爸爸看著成績單,生氣地責罵:「怎麼這麼笨,考倒數第三?」當時她帶著羞愧小聲回應:「不是啦,我是倒數第五,不是第三。」這件事深深刻在她的記憶裡。
       除了學業上的挫折,她還因父母嚴厲的言語和同學的嘲弄,飽受自卑情緒折磨。同學們因為她的身材,取笑她為「汽油桶」或「西瓜嫂」;母親則因重男輕女,對她常有責罰與斥責。她甚至一度懷疑自己不是母親的親生女兒,內心充滿對自身價值的否定與無助,對於未來,她不抱任何期待,只盼望能早日長大,徹底擺脫那個讓她感到窒息的家。


化解心結 重拾親情
      1987年底,淑惠受男朋友影響受洗成為基督徒,起初信仰生活並不順利。她不喜歡讀聖經,覺得乏味難懂;也不敢禱告,害怕表現不好被人嘲笑。幸運的是,《荒漠甘泉》一書讓她對信仰有了初步認識,知道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苦難,幫助她遇到生活中不合理的事時,能不埋怨,用心體會神的愛和智慧。
       她學會以神的眼光看待自己,也主動修復和家人破裂的關係。二十多歲時,鼓起勇氣撥電話給遠在澎湖的媽媽。打電話之前心跳加速,快到幾乎無法呼吸,她努力對話筒另一端的媽媽說:「媽媽,謝謝您生我、養我。以前常常惹您生氣,請您原諒我。」這通電話拆除了與媽媽之間長久的隔閡。


前夫揚言撞死全家
        廿五歲那年,淑惠進入神學院就讀,和一位大她廿三歲的學弟步上紅毯的另一端,先生是曾有黑社會背景的更生人。剛開始兩人透過義診,幫助許多中風病人復健,帶領許多家庭信主,也帶領學校許多有問題的學生走向正途,先生自此受邀到各地國中演講,幫助學生了解和預防黑社會的內幕。
       淑惠因懷孕差點流產,需要臥床安胎,無法與先生一起服事,閨蜜成為他的助手,兩人同進同出後譜出不倫戀,先生逐漸遠離信仰,發生多次外遇,用盡方法逼迫離婚,甚至砸碎家裡的玻璃、在孩子面前拿菜刀威脅;也曾經騙全家上車,飆車開上高速公路,揚言撞死全家,情況危急,神出手救護,最終以離婚收場。


兒子也深受其害
       破碎的家庭關係讓孩子飽受驚嚇。淑惠的長子曾經躲在棉被裡,看著爸爸凶惡的拿菜刀威脅媽媽,也常被爸爸呼巴掌,幼稚園時嚴重口吃,隨時啃咬指甲,上了小學異常好動,不斷搗蛋惹麻煩,老師說長子是過動兒,面對層出不窮的狀況,淑惠的內心無助、沮喪。
       有一天,淑惠參加主日崇拜,講員分享幽默風趣,全場笑聲不斷,在眾人開懷大笑的同時,她卻淚流不止;因為講員的故事,竟然與長子的經歷如出一轍。講員提到他小時候因為父親的傷害嚴重口吃,但後來卻奇蹟般地痊癒了,因為他母親不斷迫切地禱告,神親自醫治了他。


禱告得醫治 修復關係
       聚會中,講員引用撒母耳記上的第一章,分享哈拿的故事。哈拿因不能生育,遭到毗尼拿的蔑視與嘲諷,她沒有選擇與人爭吵,而是選擇將痛苦帶到神面前。淑惠的內心被深深觸動,心中燃起莫大的盼望與安慰,決定像哈拿一樣,將痛苦交託給神,就真誠的向主迫切禱告,求祂醫治長子的口吃,並將兒子獻給神,禱告真的得到了回應,兒子此後不再口吃,甚至改掉了咬指甲的習慣。
       淑惠時常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但與家人的關係仍然不和諧,無法影響家人。前年母親節,淑惠主動擁抱從未抱過的媽媽和妹妹們,她先向媽媽表達感謝,然後緊緊擁抱她,並為她禱告。接著擁抱因誤會三年沒有交談的大妹,化解彼此心結。之後,她每週至少打一次電話給媽媽和妹妹們,關心她們的生活,用心傾聽她們的心聲,為她們禱告,不僅恢復和好的關係,也願意一起禱告。


經歷超自然醫治
       幾年前,小妹的先生在手術中被診斷出患有肝癌。進行第一次栓塞治療時,治療的痛苦超出了他的想像,回到澎湖後內心非常沮喪,甚至萌生「死了一了百了」的念頭,但主的恩典不曾離棄他。
       妹夫準備進行第二次栓塞時,淑惠邀請他們到家中住,就近照顧,以禱告扶持。治療當天,她與兩個兒子一起為妹夫禱告:「這次的治療不會像第一次那樣痛苦。」妹夫當天除了稍微不適外,幾乎沒有任何痛苦,妹夫和小妹驚訝不已。兩週後,再次進行斷層掃描,檢查結果顯示,體內已經找不到任何癌細胞了。
       淑惠的生命從傷痛中走向痊癒,從破碎中重拾盼望,也成為家人間和睦的橋樑,更在主的愛裡被滋養、被修復。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