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313,412

【真實故事】 從迷惘到平安——謝旻桂的生命故事

文/ 畢翠絲 採訪整理

          謝旻桂在大學期間,對校園中的八卦文化感到煩躁與格格不入,一位傳道人學姐,引用聖經馬太福音七章四節的經文:「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分享,讓她驚奇,她知道有聖經這本書,但不知道裡面的話語居然這麼有智慧。

       在學姐邀請下,旻桂抱著參與社團活動的心態參加教會聚會,隨著聚會次數增加,開始擔任司琴。高中時代,她常常思考「人活著是為什麼?難道人的死亡就是永遠的沉睡嗎?」她透過敬拜認識神,每首詩歌的歌詞都關乎生命。

 

書本裡夾著聖經書籤

       一個重要事件讓她下定決心受洗!她偶然在家中發現一本書裡夾著聖經書籤,提醒她不要相信算命或占卜。說也奇怪,那天,在她離開家回學校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自稱能透過手掌看透她命運的人,當下感到莫名恐懼,逃跑途中,腦海不斷浮現書籤上的警示,除了肉眼所看見的世界,也感受到靈界的運作。

       回教會後正巧有一場特會,從英國來的講員特別提到「遇到莫名恐懼事件」的人請舉手,雖然一開始不願意,但最後還是站了出來。那次禱告後,她經歷深刻的醫治釋放,內心的恐懼被神的平安取代,決定受洗成為基督徒,並開始穩定聚會和服事。

 

最有意義的選擇

       旻桂生命被改變,希望先生也能同領福音的好處。一段時日,先生在經歷父親的離世後也受洗歸主。大學畢業赴美深造期間,遠離家人、朋友的孤獨感,成為旻桂依靠神的契機,在教會的敬拜團服事,建立穩固的靈命基礎,回台灣後選擇當一位全職媽媽,專注陪伴孩子  成長。

       當時身旁的朋友在事業上做得有聲有色,眾人都認為她應該在表演藝術上好好發揮;在紐約深造時,曾幫忙做過劇場配樂,回國可以延續。甚至父親也質疑,「妳的企圖心如此小,如果只想過平淡生活,何必出國深造?」旻桂過去不覺得自己可以帶好小孩,成為母親後,體會到育兒不僅是挑戰,更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選擇。

 

從母職汲取生命智慧

       帶孩子的過程中,彷彿重新經歷一次人生。孩子國小階段面臨諸多挑戰,當遭遇霸凌時,她慶幸自己是全職媽媽能全力協助,成為孩子最好的陪伴者。深入談話後,發現霸凌者情緒與行為背後的成因,有著未被理解的故事與不被看見的傷痕 ; 因常被體罰,以至於將打人模式複製到同學身上。在了解與陪伴的過程中,旻桂對那霸凌的孩子說:「你可以試著保護他嗎?」奇妙的是,深入的接納與溝通將對立化為友誼,孩子與那位孩子後來能玩在一起。

       行惡的人並非出於本意,而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痛苦,當抽絲剝繭地了解後,以愛心與接納的態度,帶領彼此從傷害中走出。

 

全職媽媽陪孩子成長

       作為全職媽媽,起初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明白陪伴的真諦不在於完美,而在與孩子一同經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旻桂陪孩子追星、聽他們分享生活瑣事,關係更加緊密。

       在職場中,神也引領旻桂找到平衡,從廣播節目到專欄寫作,讓工作與家庭相輔相成。在兼職工作轉做全職工作期間,也曾因忙於工作忽略孩子心理需求,她再度選擇回到家中,專注於孩子的成長和品格教育,豐富了生命,也讓信仰更具深度。

 

倚靠恩典勝過罪

       生活並不總是平靜無波的,風浪常不經意間來到!與家人也曾經歷生命中的低谷,生活的壓力一波波襲來,無論如何努力,仍然力不從心。最難受時,心中浮現一句話——「不要在罪中爭戰,因為會使你沾染更多的罪,乃是要倚靠恩典;因為恩典勝過罪。」被人攻擊時,並非一定要針鋒相對,與其陷入憤怒與爭鬥,也可以選擇安靜等候。聖經教導我們:「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六章39節)如果把精力耗費在無益的爭戰中,只會讓自己更加受傷。

       陷入瓶頸時,不以口犯罪,旻桂與先生存著敬畏神的心禱告尋求。有一次,兩人在社區散步,邊走邊禱告,把種種困惑情緒都帶到神的面前,向神傾訴。當陽光透過樹葉灑落,每一片葉子的脈絡都清晰可見,她突然意識到,「我們的生命在神的眼中也是如此清楚,每一條紋路、每一個細節,祂都看得一清二楚,陽光就像神的恩典,讓生命得以清晰和完整。」如同一首詩歌所說,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但祂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

 

靠神有方向、有力量

       幾年過去,狂風暴雨已雲淡風輕,風暴過去,傷痛也過去了,心裡滿有平安。她真實經歷到聖經所說:「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約伯記十一章16節)信仰帶來真實的力量,讓人從糾結中得平靜,一切被神重新梳理、更新。神藉著福音,將饒恕的愛、醫治的能力、生命的改變,加添給信靠祂的人,這份平安與信靠,成為全家面對人生風浪的基石,只要在神面前,就能找到方向與力量。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