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聲盼望】看到需要,回應呼召
伊甸早療系統的催生者——林美專姊妹,二○一三年底,在眾同工不捨的祝福聲中放下努力了廿四年早療工作的棒子。美專說:「發展遲緩的每一個孩子更是上帝手中的寶貝,上帝要我們這些肢體健全的孩子站出來照顧有缺憾的孩子,同為肢體,同為家人。只要有樂意付出的心,天父爸爸就會幫我們預備好一切所需。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
看見弱勢家庭的需要
廿四年前,美專因兒子生病住院,在醫院照顧兒子的那幾天裡,看到一個五歲小女孩的遭遇而讓她積極的為早療機構的成立不遺餘力奔波。五歲的小女孩罹患腹腔惡性腫瘤入院開刀,開刀時出現腦部缺氧導致運動神經受損。接著發生一連串的事情,讓整個家庭陷入絕境:主治醫師突然離職,小女孩的病歷遺失,母親離家出走,父親請假照顧女兒而遭雇主革職,小女孩遂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接手照顧。
小女孩一直以鼻胃管進食,並沒有得到醫院妥善的護理,也欠缺家人的細心照顧,住院七個月,花費九十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美專除了心疼自己所見的這位小女孩的悲慘處境外,她更想知道,台灣還有多少這種弱勢的家庭;問題接踵而來,最後造成家庭功能的失衡甚至瓦解。
投入兒童早期療育
美專就以這個案例向政府相關單位爭取身心障礙兒童的照顧系統,因而促成了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的成立。從北到南,只要看見哪個地方有個案,就想辦法籌措資源,克服各項難題,盡力在附近成立新的據點。
美專說「過程」其實是很辛苦的,要找地點,找錢,找人……有時甚至要自己動手整修房子,沒有一件事情是好做的。但這種辛苦跟身心障礙兒童的家庭所受的苦相比實在不足掛齒。她常常看到家長寫給機構的感謝信,字裡行間是泣數著血淚的生命故事。
人助自助 互相鼓勵
有誰願意生出遲緩的孩子呢?整個家庭面對的是無止盡的壓力。雙親中要有一人為了照顧孩子而無法外出工作,甚至增加醫療支出,朋友或親人的聚會也會找理由不參加。當家裡的困境越來越大時,有時父母會無可避免地把氣出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受到家暴,有些家庭還鬧到離婚收場,孩子由社會局接手,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家長謝謝機構給他們的關心與鼓勵,讓他們從痛苦,憤怒,絕望中站起來。當他們知道有人不放棄他們時,就激勵他們願意自己幫助自己。機構讓家庭間互相認識,因而學會了相互取暖,互相鼓勵,彼此療癒,不必那麼辛苦的獨自飛翔。
愛人愛神 順服蒙福
當美專看到上帝的子民中有受苦的肢體時,她覺得這是上帝的呼召,要起來回應呼召,重建已經破損的肢體聖殿,出去尋找磚塊,盡力把破口堵住。幫助弱勢家庭就是在拯救靈魂,他們是最小的肢體,關心他們就是關心耶穌。羅馬書八章廿八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美專覺得人生就像一隻在海上航行的帆船,帆船無法決定自己的方向。上帝是海,聖靈是風,風隨著自己的意思推動帆船,離開了這個港灣,就會在下一個港灣靠岸。無論到哪裡,大海的愛都寬闊的托住我們,順服,就能蒙福。腓立比書四章十三節:「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哥林多後書九章八節:「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地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行各樣的善事。」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