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1,079

【親子幸福拼圖】 孩子的天空

文/ 林碧雲

  電視畫面裏播著音樂教室的招生廣告,裏面有一位可愛的小女孩跟著其他小朋友唱著歌曲,歌詞簡單好記,聽過幾遍就能琅琅上口,鏡頭裏小女孩生動可愛的表情很吸引人,讓家中的幼兒覺得學琴是件歡樂有趣的事,五歲的Ivy主動表示想去學鋼琴,當媽媽的我也樂得順水推舟帶她去報名,希望她能好好培養一項興趣,也私心期待這項技藝未來可以在教會裏有所發揮。

  學鋼琴不是件容易簡單的事,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鋼琴彈得好的祕訣其實就是苦練。音樂教室裏前三個月的團體課,著重在音感訓練與開啟幼兒興趣,當課程慢慢進行到個練時,壓力就來了,在母女倆約好的練習時間裏,Ivy常常故意拖拉,或心不甘情不願地坐到鋼琴前,只是隨手練習幾分鐘就草草了事,很有一種敷衍了事的心態。

  於此同時,她迷上了繪畫、捏黏土、做美勞,常常嚷著要去美術教室上課,於是我們也讓她與班上某個同學一起上畫畫班,每周她都很期待這個時光,回到家裏也常常在畫紙上練習,或是隨興做起勞作、剪紙、摺紙、織圍巾等等,小小的雙手不曾停歇忙得不亦樂乎。

不以自己的期待限制孩子

  曾經,我花了許多時間和Ivy溝通,希望她除了學校的課業好好學習外,也能在鋼琴上多花一點時間,不要把時間都用在畫畫、勞作上,甚至刻意為她找伴,試著在家裏多營造一些音樂氣氛,讓她愛上彈琴這件事。但從日常生活的觀察相處,發現她總是自然而然地做美勞,舉凡壁貼、畫畫、縫紉、拼圖等等無所不愛。

  有次,在雜誌上看到教育博士李琪明的教養經驗談,才驚覺自己用媽媽的角色,限制了Ivy在畫畫上的天賦,也才明白放手的重要性。身為教育學者的李琪明,面臨孩子不符合自己期待,進入青春期後突然發生的情緒轉變,充滿了挫折感,直到夫妻倆調整觀念不再以成績為指標,發掘孩子的優點,讓孩子自由伸展後,透過時間帶來了正面的轉變。

  李琪明有個比喻,「假如孩子就像蘋果樹,教育能做的,不是讓蘋果樹長出橘子,而是讓蘋果樹得到該得的滋養,長出結實纍纍的蘋果。」但為人父母很容易心急,也受到傳統觀念與社會價值的影響,總是試圖把孩子捏塑成內心想要的樣子,於是在親子雙方的拉扯中不僅傷了感情,也限制了孩子的天賦。

  Ivy從五歲起直到小學畢業,美術課一直是她的最愛,老師也常常稱讚她的作品有型有款,每學期的班級布置都喜歡找她規畫執行。讀小學時有天碰到颱風攪局,多放了一天颱風假被她嘮叨許久,嚷著颱風為甚麼不快快離開,妨礙了她一周最快樂的時光,今年暑假後,她開始進入中學就讀七年級,心中已經打定主意,要好好讀書,希望未來能考上理想的美術學系。

愛,讓孩子做自己

  條條大路通羅馬,未來的道路無限寬廣,華人社會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深入人心,把考上好學校當成唯一的康莊大道,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往往視孩子不努力、不認真,彷彿他的人生已跟失敗畫上等號,而後演變為親子間無止無休的衝突與折磨。我想唯有拿掉人的血氣,用上帝的眼光來看待,以無條件的愛來澆灌孩子的生命,是最佳的和解之道。擁有好的親密關係,讓孩子自信且快樂的成長,才是養兒育女最大的初衷,不是嗎?

  大家口中的吳媽媽——陳美雲在著作《愛,讓孩子做自己》中,娓娓道來陪伴兩個兒子成長的歷程,她因著學會尊重生命個體的獨特性,放手讓一路是資優生的大兒子轉離醫學院預科,接納小兒子喜歡收藏娃娃的興趣,讓兄弟倆在專業的領域裏大放光采,小兒子即是揚名國際的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因設計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在二○○九年總統就職典禮的禮服而聲名大噪。陳美雲在書中提到:「孩子的人生是一張空白的畫布,真正有權利在畫布上揮筆的,只有孩子自己,父母要做的,是提供作畫的養分,陪伴孩子揮灑出自己的理想與夢想。」

  聖經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詩篇一二七篇3〜5節)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