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傳遞美好的屬靈榜樣——家是任佳玲宣教使命的縮小版
中信月刊的忠實讀者
十歲那年,有一天在路邊,看到擺攤的商人放了一幅耶穌的畫像,頭戴著荊棘冠冕,手捧一顆熾熱燃燒的心,我被深深吸引,有聲音說,「這是主耶穌,主耶穌愛妳。」後來姊姊送我一本新約聖經,小小年紀的我,在別人看來,也許是懵懵懂懂的,對聖經的寓意理解有限,「奇妙的是,我總能安靜坐在書桌前看聖經。」
也不知從哪來的勇氣,我主動到家裡附近的教會去參加聚會,還在教會的書報架上,看到小小本的《中信月刊》,我好奇地翻了翻,牧師說可以帶回家看。從那時直到今天,我閱讀《中信月刊》已經超過卅五年了,也是我每個月最盼望收到的雜誌。
年輕人的典範
從月刊中,我認識了素未謀面的王永信牧師、簡春安教授,還有許多令人感動的見證者。當聽到王永信牧師在台灣時間一月四日晚上九點左右安息主懷,心裡很震撼;因為就在前一天,我還看著王牧師「欠債與還債」的紀錄影片,心裡的感動猶存,我跪在床邊禱告,「主啊!我也願學像王牧師在家裡掛著世界地圖,天天為世界的每個國家禱告,願更多靈魂得救!」
三年前,王永信牧師以九十歲高齡,仍到俄羅斯傳揚福音。我知道王牧師成長在動盪的大時代,受到虔誠服事主的母親影響,被宋尚節牧師呼召,得到王明道牧師的牧養,不僅信仰堅定,對於傳福音,始終效法使徒保羅,抱持著還債的信念。
王永信牧師為華人文字事工和宣教的需要——創辦「中國信徒佈道會」,後又感受到華人教會合一與增長的必要——創辦「世界華人福音會」;再從「福音傳華民、恩澤遍萬邦」的異象中,同時看見全球福音迫切需要的趨勢——創辦「大使命宣教中心」。我頓時豁然開朗,基督信仰可以是那麼的「國際化」,原來華人的教會可以遍布全世界。這使我年輕、初信的時候,以為福音都是外國宣教士和牧師帶來台灣的印象得以改觀。王牧師讓華人在福音事工上和世界接軌,華人也能差派宣教士到有需要之處……。
見證是最大的激勵
我是第一代基督徒,一般而言,兒女先父母信主,追求信仰的壓力會比較大,我也不例外。求學時期,去教會聚會不成問題,但要提到受洗,阻力就跟著來。「我從《中信月刊》的見證文章看到,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有些受到家人的反對比我還大,甚至被迫害或被逐出家門……。」而其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宣教士、傳道人或牧師。由於這些激勵人心的見證故事,使我在追求信仰的路上不孤單,知道雖然有攔阻,卻可以靠著上帝加給我的力量突破困境!
這些見證故事,都以真實姓名呈現,還附有見證者的相片,每一篇都是真的。更讓我確信,原來每個人的信主都不一樣,也成為我生命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激勵。
經歷中成長的信仰
人一生都在經歷中成長。年輕成長的歲月,我幾乎都在教會裡,也參與各樣的服事;不管念書、求職,只要有時間都會到教會,不只參與週間的小組、團契聚會,主日時更主動加入詩班和司琴的事奉。
教會在寒暑假有原鄉工作隊、短宣隊和青少年夏令營會,我也參與,樂在其中。我追求的是能夠有完整的教會生活,緊緊抓住上帝,因為祂是我最大的依靠和安慰。
單純信主、單純談戀愛,也單純盼望擁有基督化家庭。只是年輕時認識的人有限,雖有婚前輔導,但在識人的閱歷上不足。當發現與交往中論及婚嫁的朋友,兩人在信仰的認知上有差異,本想踩剎車說「不」時,無奈家人已將喜帖寄出去了。果不其然,婚後遇到許多為難之事,六年的婚姻成了無休止的信仰逼迫,更遑論建立美滿的家庭。但上帝給了我無畏的心,在信仰和婚姻之間,選擇了為我死而復活的主耶穌。
家是宣教使命的縮小版
「當我決定要終止婚姻的前一晚,在房間裡禱告許久,我問上帝,這樣合乎祢的心意嗎?」我不敢貿然、輕率決定,禱告時痛哭流涕,後來清楚聽到上帝對我說:「孩子,妳配得擁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成為單親媽媽之後,在選擇工作時,堅持以信仰和孩子優先,以天父的心愛顧孩子,用聖經的話語教養孩子,對我來說,這就是在家中實踐宣教的使命。帶孩子進入教會,成為「天父的孩子」,是我現階段的重責大任。至於工作,收入雖不寬裕,但仰望天父,因為我明白,要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一切必加給我。
我很高興中信有另一本刊物——《家庭主日學雙月刊》,我相信基督徒都需要在婚姻中被教導、建造、帶領、關心和輔導;如同我的靈命成長,藉著《中信月刊》得著幫助,我相信也能藉著《家庭主日學雙月刊》的教導,使婚姻走向更幸福之路。
我一生期望在上帝手中,活出純粹、神聖、美好的生命,也能向上帝獻上一顆愛祂愛人,不虛假的心。求上帝使用《中信月刊》中這些美好的見證故事,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福音,領受上帝的祝福。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