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天生我才必有用——饒以德的生命故事
若有人身高只有一公尺,且不再繼續長高,他會如何看待自己?他的父母又會如何撫養他?或上帝會接納他嗎?
成人卻是孩童身
今年卅三歲的饒以德,身高只有一○四公分,在世人眼中,他可能是上帝失誤的作品,但他的價值是以身高來論的嗎?他的成就是以外表來判斷的嗎?
以德出生七個月時,被發現脊椎側彎,且有其它異常之處,當時醫學還不能判定這是什麼病,直到多年後,才確診為黏多醣症第四型。這病來自隱性遺傳,他是家族中唯一得此病的人。
人體內的黏多醣若不能有效分解,會沉澱在腦、眼、心、肺、骨骼上,造成智力退化、喪失視力、心臟衰竭、骨骼發育不全,身材短小等問題。相對於更嚴重者,以德屬於較不危險的,他的黏多醣沉澱在骨骼上,所以身高不高。
人看外表 上帝看內心
以德生在基督教家庭裡,父母是敬畏上帝的人,因著有從上帝來的眼光,他們盡最大的努力來養育以德。以德從小在教會長大,雖然在主日學上課時常愛作怪,但這個大家庭給他很大的鼓勵,他也能聽進長輩的建議。長輩常對以德說:「上帝是公平的,不會偏待你;上帝不是看人的外表,祂看人的內心。」這些話讓以德深深被接納,以致從小就不害怕與人群接觸,且容易跟人互動。
由於身材短小,常發生一些令他困窘的事。譬如,有一次妹妹帶他到商場去購物,有個推銷者向她介紹:「這有助於妳兒子如何……。」妹妹聽了非常生氣,她氣的是自己被對方當成媽媽,而不是氣別人看以德身材矮小。
認識上帝 生命轉變
十三歲是以德生命轉變的一年,那時他準備參加教會的受洗班。當牧師上完「耶穌的救恩」課程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上帝跟他的距離不是那麼遙遠。原來,他以為上帝是星期天到教會聽故事、唱歌給祂聽的上帝;原來,他以為上帝是醫治他感冒、發燒、牙痛的上帝,但上帝所做的遠比這些更多,祂赦免了以德的罪,並賜他得救的生命。
以德真有罪嗎?外表看來,他在校成績良好,對師長態度也不差,但他卻說:「掩藏在外的只是虛假的一面,我的裡面充滿驕傲、埋怨、自私的怒氣。」正如做錯了事,被父母懲罰時,他會跟父母賭氣,並做出令他們不愉快的事。因此,認識上帝後,他為內在所犯的罪向上帝認罪。
當他認完罪後,得到耶穌的赦免,讓以德有新的眼光來看自己。現在,他無須否定自己或自暴自棄,他相信自己絕不是上帝眼中做壞的器皿,而是另有用途的寶貴禮物。
內心驕傲也是罪
像以德這麼矮小身材的人都會驕傲,由此可證:人會驕傲跟外表高矮無關,卻跟人的罪有關。上帝是如何折服以德的驕傲呢?讀大一時,在校園內他不騎電動機車,他以為可以走路去大樓上課,但走遠路,確實負荷很重。第二年,他才騎電動車去上課,並接納自己的限制。以德外出時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他知道這就是上帝要他學習倚靠祂的地方。他曾想:「要是我四肢健全,一定可以包山包海為上帝效力。」但真有那一天,他靠自己就夠了,也無需倚靠上帝。
以德讀台大時,常回母校師大附中擔任團契輔導。他曾帶領學弟們參加營會、甚至到泰北去短宣。他說:「跟學生在一起,是彼此學習的好機會。以前學生聽老師說話,他們都要仰頭;唯獨面對他,他們要低頭才能聽得清楚。」學生看到以德這樣矮小的輔導,也都會自動學習獨立,並且成為他的好助手。
鷹架任務——完成即卸下
高中時以德讀過《戴德生傳》,對他影響非常大。戴德生十幾歲時,就決定要到中國作宣教士,甚至為了訓練自己能適應中國的生活,他很早就操練過簡樸和信心的生活。這非常刺激以德的心,讓他也預備好自己,期待有一天能被上帝使用。
二○一四年,以德從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原本想去高中當老師,但考試競爭激烈,一間也沒考上,讓他感到前途茫茫。那年,內地會台灣總幹事袁樂國傳道找到他,請他編一本內地會來華宣教一百五十週年的刊物,因為他的論文就是研究這方面。一年後,以德完成了生平第一本書《鷹架任務——內地會在台灣》。寫好之後,他把這書獻給父母,因為他們是他生命中最初的宣教士。
什麼是「鷹架任務」?就像建築工程結束後,鷹架要拆卸下來一樣,早期內地會在台灣完成了不少工作,如校園福音、工業福音等工作,等完工後他們便卸下鷹架,再轉往更需要他們的地方。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以德說:「地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路了。」若問以德:「這一生走過跟其他人不一樣的路,有何感想?」他說:「作為得救者,我們都會回到天家,在地上我們所走的路雖不同,有苦也有樂,但到了天家,這些都會變成我們美好的回憶。因此,我們要學習記錄自己,期待有一天在天家,可以跟天路客一起分享所經歷的一切。」
以德相信在基督裡,沒有人是上帝做壞的器皿,每個人都有他特殊的用途。若以德能在宣教事工上找到服事的崗位,相信其他人也能;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都是有用的人,絕不可妄自菲薄。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