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87,728

【真實故事】 浪子歸家之路──張作民、張洛銘父子的故事

文/ 李鴻志 採訪整理

       浪子悔改後若想歸家,家人會接納他嗎?張作民的兩個兒子,分別坐牢十幾、二十年,早已丟盡他的臉,現在要回來,他當然拒絕他們。

       張作民氣憤地跟兒子說:「我們都知道你回來的目的,這二十年來我們家已被你們兄弟弄得精光,早就沒有錢了。你從哪裡來,就往哪裡去,這些年我早已當你們都死了,混蛋!」

讓他臉面無光的兩個兒子

       張作民今年九十六歲,從小資質聰穎,以全額獎學金就讀初、高中。之後打過抗戰,隨軍來台,政工幹校第一期畢業。他讀大陸教會學校時,曾受過洗,但輾轉來台因忙於公務,疏於教育孩子,造成兩個孩子陽奉陰違的個性,且因惡習難改,最後都在監獄度過他們的前半生。

       洛銘從小染毒,因吸毒被抓,從此就和吸毒、販毒、監獄結下不解之緣。弟弟禹銘也犯了大案,刑期判得比他還久。他們的惡行,讓擔任高官的父親一直引以為恥,覺得臉面無光,所以他甚少跟人談起兒子的事,也不願參加同學會。

       被毒品捆綁的人,看到中風的母親和被毒品控制的癮,他會選擇哪一個呢?洛銘說:「母親中風需要人照顧,但我無力走向她,只能走向供應我吸毒的地方。」洛銘在吸毒之前,已染上喝酒、賭博、械鬥、淫亂等惡習,與家人的關係早已恩斷情絕,但他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蠢行何等丟盡父親的臉。

在監獄中聽聞福音

       坐牢十一年中,洛銘待過好幾個監獄,後來更生團契陸榮良牧師把福音傳給他。那一天,他希望陸牧師為他禱告,讓他減緩刑期,得以早日出獄。陸牧師沒太多為此禱告,卻為他戒菸和勤讀聖經禱告,頗令他失望。後來,陸牧師告訴他:「抽菸傷害身體甚巨,毒癮都是先從抽菸開始的。」這話多少對洛銘產生了作用。

       看一個人個性如何,從他許下的承諾可見,洛銘決定要讀聖經。從聖經中洛銘看到人犯罪是千真萬確的,也看到聖經中「耶穌服事人」的榜樣是他做不到的,尤其獄中老鳥欺負菜鳥的文化,是他無法改變的。

       洛銘聽了陸牧師的建議,先從戒菸開始,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他相信耶穌,在獄中也會傳福音給獄友,但仍有抽菸的習慣,別人便在背後說:「你是信耶穌的,也可以抽哦?」聽到這話,令洛銘痛苦萬分,於是他藉禁食禱告,戒掉幾十年的菸癮。

服刑期滿 不能回家

       十一年服刑期滿後,洛銘想回家,打了電話給父親:「我出獄了,想回家。」父親問:「為什麼要回家?」洛銘說:「我想念你們。」父親不讓他回家,僅在桃園火車站見面,就分道揚鑣了。此時,洛銘可以選擇回到他從前的老大那裡,但他打電話給在獄中曾關心他的羅媽媽;經她介紹,洛銘進入更生團契的中途之家。

       更生團契,顧名思義就是更新生命的地方。每個進到更生團契的人都有過去不堪的歷史,但這並非全壞,因為一個人若沒有過去的歷史,也沒有未來的前瞻,他只能活在表面的虛假之中。

生命重整再出發

       來到更生團契,洛銘從讀聖經和團體生活中看到一件事,久住監獄的人都有監獄人格特質──離群、孤僻、自卑、驕傲、仇恨、防衛等。他親身經歷中途之家所帶給他的改變,再進入社會、與家人接軌,所以能順利走上正途。因此,他自立更生後,便不遺餘力地輔導受刑人出獄後一定要直接進入中途之家,讓他們的生命重整後再出發。

       後來,父親膝蓋要換人工關節,洛銘便跟更生團契的輔導員商談,他們覺得由他去醫院照顧父親較合適。父親起先不准他來,後來勉強接受洛銘替他跑蹆、清垃圾、洗衣褲等。這些事洛銘在更生團契已操練得十分順手,也不覺得苦。後來,父親對洛銘說:「這麼多年不見,我始終在觀察你,你真的換了另一個人了。」

       生命重整後,神非常奇特地為洛銘預備了一位賢妻。現在,他們除了一起在更生團契接受神學裝備外,也盡心照顧兩老。父親從沒想到會有這麼賢淑的媳婦,如同女兒般來伺候他們,因為多年前他們早已視這兩個兒子死了。

靠神得勝軟弱 幫助人

       二○一四年,禹銘出獄後,洛銘便介紹他直接到更生團契中途之家。禹銘現已穩定在當中作助理輔導員,幫助像他一樣的年輕人走回正路。洛銘有次回監獄作見證,把禹銘的現況跟獄友們分享,贏得他們許多的掌聲,因為有許多獄友都認識禹銘,聽到他能改過向上也為他感到高興。

       現在,洛銘常常帶著父母到獄中現身說法,當父親站上台時,說:「我看到你們,就像看到多年前我的兒子一樣,但耶穌改變了他,讓他變得完全不一樣。」聽到一位老父的心聲,及更生人可以跟家人恢復美好的關係,許多獄友都紅了眼眶。

       洛銘從前無知、錯誤的行徑,固然令他遺憾,但在基督裡,舊事已過,靠著神所賜的能力生命被更新,得以走出來並現身說法,是一個奇蹟。如今他找到歸家之路,且被神大大使用,關鍵就在回轉歸向基督。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