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171,587

【真實故事】 用才藝來服事神──陳礽德的生命故事

文/ 李鴻志 採訪整理

       陳礽德生在花蓮的基督教家庭,但基督信仰對他並不具特殊意義,直到親身經歷了神。

       礽德是阿美族人,從小在教會長大,和三個兄妹都很有音樂天分,且無師自通可以四部合唱。有一次在教會演唱,無意間吸引了路人引頸聆聽而踏進教會。

感受信仰的真實

       當兵時,礽德抽中三年的海軍陸戰隊,由於受訓嚴格且有危險性,常有人想逃兵,他也常躲在棉被裡哭泣。

每到休假,有同袍會到廟裡去拜拜,為求得平安,他也拿香跟著拜,可見他的信仰並不堅定,且容易受人牽引誘惑。

       後來,母親提醒他:「一定要到教會去。」在外地當兵,他第一次踏進左營教會,覺得跟廟裡的氣氛完全不同,因而感動得哭泣。教會弟兄姐妹為他禱告時,他哭得更大聲,好像有什麼委屈要申訴一樣。經歷這段過程,他才更加體會基督教信仰對他的意義。

課餘時間訓練學生

       退伍後,礽德考上國小行政人員,來到陽明山國小服務,後來轉到離家更近的蘭雅國小。之前他有田徑、跆拳道的專長,常利用課餘時間訓練學生。當時參加台北市國小競賽,他的學生常名列前茅。廿七年後,有兩位學生成了體育大學的副教授,對他而言,這是一大安慰。

使用才藝傳福音

       礽德很有藝術天賦,有可能是全台灣第一位發展吸管造型的藝術工作者。後來他寫了兩本《吸管造型百寶箱》,帶來極大的迴響。他寫這書有一目的,希望完成後可以到教會開班,義務教導附近的朋友更認識教會。當時,為了蟑螂的某個造型,他一直卡住,到了晚上仍做不出來,便趴在桌上睡著了,後來神在夢中啟示他如何做,才順利完成而出書。

       礽德的繪畫天分很高,無論油畫、粉筆畫、水彩畫都獨樹一格,曾和台大教授林仁傑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師生聯展。其中他畫了一張室內椅子,逼真得讓人以為是相機拍的。他藉繪畫、吸管造型、吉他演奏來吸引附近的朋友進入教會,他稱此為「教會的橋樑事工」。

榮總教導癌症病童

       因著擁有這些才藝,有一位社工便邀他到榮總兒童癌症病房教導病童。十六年來,他陪伴病童,因而看到許多人從發病、接受化療、到生命枯萎離去。每週二晚上,他都會帶著材料到榮總去陪伴這些孩子和其家人;他們一起唱歌、一起繪畫、一起做吸管造型並義賣,有善心人士還用高價買了他們所有的作品。

面對死亡陪伴安慰

       之前,曾有個單親爸爸從高雄帶女兒來榮總就醫。那天,他打電話到學校找礽德,說:「我女兒可能等一下就走了,請趕快來。」礽德聽到後,便跟學校請假,趕到醫院去。他摸了孩子的手是冷的,便把她抱在懷中,撫慰著她,並跟她說:「如果妳聽懂我的意思,請用手壓我的手告訴我。」在人生最後時刻,他用聖經的話來安慰孩子,讓她明白將來會去到神為她預備的天家。礽德為她做了祝福禱告,不久女孩就安息在他的懷中了。

       因為常與病童在一起,他偶爾也去殯儀館為死去的孩子獻唱詩歌。他說:「我很少能完整唱完一首歌,因為之前跟孩子的互動還停留在我腦中,我怎能無感地唱下去呢?」藉著他的歌聲、眼淚和慰詞,安慰了許多家屬的心。

帶領「撥拉棒」社團

       礽德有時會帶學生去探望病童,讓他們可以學習及時感恩,並珍惜現有的一切;因為化療後的孩子,身體普遍變得虛弱、頭髮掉光,有的甚至還會截肢。

       現在,礽德在學校帶領一個「撥拉棒」社團,算是台灣少見的民俗技藝。那是他到日本參加千葉文化交流時,無意中學來的,經他改良後,學生們表演得更加精彩,因而得到教育部的重視與推廣。他的學生常受邀代表國家與國外學生交流,也常上電視表演。他說:「有些默劇、隊形、特技在編舞時會遇到瓶頸,但神總是在緊要關頭,讓我順利把它編出來。」

       表演前,他常獨自離開學生,到廁所去禱告,後來學生知道了。到外地演出搭遊覽車前,還會主動提醒他:「教練,你還沒為我們禱告。」他的學生參加全國撥拉棒比賽,總是不負眾望,取得八連霸的優異成續。

音樂交流不停歇

       由於學校工作繁多,加上年歲增加,他的體力已不如當年,每天回到家一上床就睡了。有家長想與他連繫,常說:「我寫給你的LINE怎麼都沒有回呢?」因為他太忙、太累,忘了回。

       礽德關顧病童的工作已告一個段落,加上疫情嚴峻,除了學校工作外,較少外出。他選擇在自己的教會前辦音樂會,帶著吉他自彈自唱,他的唱法很有原住民味道,得到許多人的肯定。這樣,他又受邀到馬偕醫院、老人院、孤兒院去獻唱。他希望藉此才藝能跟社區朋友交流,好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神。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