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 擇善固執的客家精神——廖貴燈的生命故事
以色列人曾被神稱為「硬著頸項的百姓」(出埃及記卅二章9節),但「硬頸精神」乃是客家人不屈不撓、擇善固執的記號。
廖貴燈是新竹客家人,雖然一路順利,讀到台大研究所,但他始終不相信神,潛意識中他告訴自己:「與其相信那看不見的,不如相信自己,因為人定勝天。」
他的妻子是基督徒,常介紹他認識基督徒朋友,但他總是把每個基督徒「辯走」,甚至要求妻子放棄她的基督信仰。
創業遭遇瓶頸
一九八二年,貴燈帶著妻兒到澳洲,從事海產加工業。當時墨爾本華人不多,他算是早期移民的台灣人。他相信只要憑著自己的努力,必能開創出一片新事業。
一九八五年,他的事業遇到瓶頸,雖然很努力工作,但所製作的鮑魚罐頭就是賣不出去,令他非常苦惱。那一刻,他慢慢理解到,事業的成功必須有天時、地利與人和,單靠努力是不夠的。
查經班找到人生意義
當心情低落時,他想去找一位老朋友談談,但這位朋友表示,若他堅持不信,多談無益。他的朋友說:「我正要去參加一個查經班,沒空陪你。」貴燈表示,可以一起去聽看看,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教會的查經班。
過去,貴燈覺得自己人生的意義是:作學者就要追求頂尖的學術成就;作商人就要追求極高的事業成就,但這兩方面他都沒有做到,自認是人生的「魯蛇」。
當晚的聚會,牧師用聖經歌羅西書講解了有關家庭——如何作父親、作兒子的信息,並說:「神在這些角色中,都有我們要學的功課。」貴燈聽了牧師所說的,覺得這些責任不難達成,若能做到,人生就有意義。他越聽越覺得有道理,原來聖經充滿智慧,於是下週他又去了。
禱告經歷神的真實
成為基督徒後,貴燈因罐頭生意不佳而愁苦,便為此禱告,沒想到禱告完第三週,他竟賣出一個貨櫃的貨到台灣。他覺得這應該是巧合,但接下來的幾個月,持續都有訂單,他才知道這不是巧合,而是神垂聽了他的禱告。他真實經歷了這位看不見、卻又真又活的神。
正如路加福音五章八節所記載,耶穌吩咐彼得下網捕魚,他照耶穌的話做,捕了滿船的魚回來。彼得便謙卑跪在耶穌腳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這也是貴燈當時深刻的感受。
排除困難報考神學院
貴燈覺得禱告有用,便更多禱告,也再次從禱告中經歷了神的賜福,好比兒子考上醫學院、女兒找到工作、夫妻關係有突破。他知道這位神是真的神,因此,決定要認真來跟隨祂。這時,神呼召他去讀神學院,雖然當時的環境不允許,但他的感動越來越深。
有一天,他讀到聖經以賽亞書六十一章五至六節:「那時,外人必起來牧養你們的羊群;外邦人必作你們耕種田地的,修理葡萄園的,你們倒要稱為耶和華的祭司;人必稱你們為我們神的僕役。」他知道這是神對他的呼召,所以毅然地跨出那一步,去報考神學院。
放下事業專心服事神
三年神學院期間,神安排他不必到公司去,因為有工作伙伴可以負責處理,他只要用電話聯繫就可。這樣,業績不但沒有下滑,反而收入比之前還更好。
後來他決定全心放下事業,專心服事神。為何他會有這樣的選擇呢?他形容正如有人喜歡抽菸,現在聞到菸味就很噁心一樣;以前他對賺錢很感興趣,但現在他找到更有意義的事要做,所以對賺錢就沒有胃口了。
開創中文堂聚會
二○一二年他的妻子罹患口腔癌,需要回墨爾本照顧她,他思索要離開牧職。經過三天的禁食禱告後,神感動他離開原來的教會,去南澳首都阿德來得的 一間羅斯徹福(Rostrevor)浸信會。當他打電話給那教會的牧師時,主任牧師伊恩(Ian)說:「很高興,我們已等候這一天十年了。」就這樣,廖牧師便在這裡建立中文堂,一切從零開始。
九年來,他們已帶領兩百多人決志信主、一百多人受洗歸主。為何事工能如此蓬勃發展呢?主要原因是有主同在,他們多年來每早晨有三十人的禱告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如此。在晨禱中,他們讀經禱告,也一起經歷病得醫治、邪靈被趕出、憂鬱症得痊癒的神蹟。因為神蹟奇事不斷,主推動他們繼續往前行,到世界各國宣教,發展多元文化教會。
堅心相信神
當因新冠疫情而封城時,在網絡課程中,有人請廖牧師為他禱告,這人已經兩年沒有收入,妻子的工作也停了,在禱告後一個星期,這人收到了一筆別人欠他已久的帳款、談成三個訂單中的一個、妻子也順利找到工作。
又因著疫情,教會改成實體加線上聚會,禱告的影響力反而延伸到更遠的地方——大陸、歐洲、加拿大,許多神蹟都持續在發生中。
廖牧師原來是不信主的硬頸客家人,但這精神發揮在信仰上,使他的信心更堅定。當他返台時,常勉勵妻子的家人,他們有幾位是基督徒。廖牧師對他們說:「如果耶穌不是真的,你們一點都不要信;但如果耶穌是真的,你們就要全信。」這就是他所發揮擇善固執的客家精神。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