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0,938

【我和我的家人】遷徙與返鄉——拿俄米一家人

文/ 黃秋芳

       路得記以士師時代起頭,結語則提起大衛王朝。

       故事所描寫的,其實是「拿俄米一家人」。整卷書的主角是路得,拿俄米是路得的婆婆,也是整個故事裡運籌帷幄的主導人。從遷徙到返鄉,十年所經歷的不僅僅是一個掌家的婦人在異地喪夫喪子的心酸遭遇,回國後的新希望更牽動著整個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及萬古之前上帝所預定的救贖計畫。

大衛王的先祖

       在摩西時期,上帝為以色列百姓立了很多典章律例,摩西千叮萬囑要以色列民守約,其中有不能與外族通婚,以防破壞以色列純正血統的規定。摩押人是上帝所咒詛的,聖經記載其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路得雖是大衛王的曾祖母,卻是外邦的摩押女子,間接影響大衛登基為王的正當性。據考證,路得記可能是寫於大衛王朝的晚期,旨在歸正「外族新娘」的身分,是為了「擺正」大衛王朝的血緣正當性。

無王時代的混亂

       拿俄米為何要帶著丈夫和兩個兒子離開猶大伯利恆呢?路得記一章一節:「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饑荒。」饑荒或許只是表面的理由,更深的問題是政局不穩——士師時期歷時三百五十年,十二支派各自為政,紀律鬆散,宗教冷淡,對罪惡無感,也輕看與上帝所立之約。「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去事奉巴力與亞斯他錄。迦南地的神明成為以色列的網羅。」那是無王的時代,內部混亂,外族欺壓不斷。

       拿俄米一家人在饑荒時沒感受到「政府」的庇護,於是「出走」到了摩押地住了下來,十年後「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與他們」(一章6節),就回猶大地去。而這十年裡,拿俄米的丈夫及兩個兒子相繼去世,三個寡婦相依為命。婆婆拿俄米是個明理人,疼惜媳婦還年輕,不能耽誤她們的青春,於是向媳婦表白自己想回「娘家」伯利恆,並祝福媳婦們能在摩押本地找到好的夫家,擁有幸褔。

婆媳二人回故鄉

起初兩個摩押媳婦都說要跟著婆婆回伯利恆,經過婆婆的苦勸後,大媳婦就真的回娘家去另覓新生活,小媳婦路得卻對婆婆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一章16節)態度堅決,於是,婆媳一路相互扶持回到伯利恆。

       土是故鄉親,人是故鄉美,當拿俄米回到伯利恆後,得到親族鄰居給他們熱情的擁抱和歡迎。那時正是麥子收割期,婆婆拿俄米叫路得到近親波阿斯的麥田裡拾穗,波阿斯及女僕們都善待路得,故意留很多麥穗,讓路得撿拾滿袋回去送給婆婆。

上帝最美的計畫

       路得深知分寸,對於波阿斯的善待,她說:「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二章10節)然而波阿斯心裡更清楚自己的母親喇合曾是外邦人,後來嫁給猶太人後才得到保護,所以,波阿斯想方設法用衣襟庇護路得並娶她為妻,他們得了一子叫「俄備得」,俄備得生了耶西,耶西生大衛,彌賽亞耶穌就出自大衛的族系。

       歷史會更迭,王權會易主,錢財也會重新洗牌,但察看人心的上帝不改變,祂從吃奶的口中建立能力,把外邦人扶正,讓摩押的女子與喇合的兒子結為連理,讓小小的猶大族成為以色列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