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79,362

【真實故事】 靠主戒檳榔  躁鬱得醫治——曾啟彬的生命故事

文/ 畢翠絲 採訪整理

       在教會從事老人服務多年的曾啟彬,是長輩眼中的開心果,沒有人看得出來,他曾長期飽受精神疾病之苦。
白手起家創事業
       二十多歲時,曾啟彬白手起家,叱咤台灣織品市場,身價高達千萬,卻因為壓力過大招致嚴重躁鬱症,事業崩盤,試圖輕生。因著妻子與身邊親友的扶持相伴,使他走到如今。
       國中畢業的啟彬,有著拼命三郎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個性,一路從學徒做起,二十多歲就創業當老闆,年收入上百萬,工作邁力開出人生紅盤,卻隱藏著情緒未爆彈,在精心策劃的盛大婚禮後,啟彬的情緒地雷被點燃,爆發嚴重躁鬱症。
情緒起伏如雲霄飛車
       公司裡的夥伴見啟彬不太對勁,情緒表達激烈亢奮,勸啟彬至少休息一年,之後是長達八年的混亂生活。躁鬱症發作時,不時出現一些異常行動,亂跑、亂花錢、活動量大,他會開心地到十字路口指揮交通;興奮地把麵包店的麵包全買下來;頂下旅行社當老闆;花二千萬開一家KTV餐廳,狀況層出不窮,林林總總的作為讓太太飽受驚嚇。
       生活失序混亂,啟彬染上了吃檳榔的惡習,每天到檳榔攤報到,睜開眼睛就開始吃,一直咬到睡著,百萬收入全花在檳榔癮上,剛開始一天吃兩、三百顆,最多的時候,吃到近四百顆,嘴巴痛到不能進食,熱冷食物通通無法下嚥,感覺每天的日子只是複製貼上,也無力再負荷員工的生計,沒有活下去的意義。
       太太蘭芬在同事的帶領下認識耶穌,以禱告扶持在風雨中飄搖的先生,邀請啟彬到教會聚會,也請他和有心理輔導專長的牧師約談;啟彬開始穩定吃藥,也重返職場,不料情況好好壞壞,屢屢浮現輕生念頭,採取各式激烈手段。
想戒檳榔卻做不到
       太太全心倚靠神,求主幫助啟彬情緒不失控並戒掉檳榔,常常帶著孩子一起禱告。一度好不容易和牧師送啟彬到療養院,他卻拒絕入院,堅持回家。幾天之後他拿煙灰缸砸破玻璃茶几,太太告訴孩子,爸爸生病了,兒子主動說:「媽媽,我們來禱告吧。」全家藉著禱告和聖經中的話語尋求安慰,求神的醫治臨到飽受情緒折磨的啟彬,生活中大小困難不斷,卻讓一家人更加依靠信仰,彼此扶持。
       有一次,啟彬載著兒子外出,途中兒子突然隨地吐痰。啟彬問:「你在做什麼?」兒子回答:「我學你啊!」這句話讓他既難堪又絕望。他心想:「我想戒卻總是做不到,控制不了自己。」
       檳榔一個月的花費要五、六萬元,啟彬嘗試靠自己的方式卻屢屢失敗,最終前往台中福音中心戒除,他已有四十多天夜不成眠,整個人疲憊不堪、精神恍惚,隨著時間推移,睡眠逐漸恢復正常。
從逃避到面對
       啟彬的情緒仍起伏不定,有次故意找藉口外出看醫生,到了醫院,一首詩歌浮現,詩篇一三九篇中的句子:「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彷彿揭露他的真實處境——一直在逃避。從過去在台北教會,一路逃到台中,像個漂泊者,找不到真正的歸宿。他聽到一個清晰的聲音,主對他說:「我帶你來這裡,不是來醫院,而是來戒毒所。」
       啟彬常常心生退意,三不五時打包行李,準備離開戒毒所,當這種念頭浮現時,便下樓打電話給太太,告訴她要回家。有一次,情緒格外激動,對留在戒毒所非常抗拒,太太在電話那一頭苦苦勸說,他依然執意要走。那天太太的話卻深深觸動了他,她說:「如果你堅持要離開那裡,只要你踏出福音之家的大門,我就會告訴兒子,爸爸不要我們了。」
       這句話像一記重錘敲擊著他的心,腦海中浮現兒子們臉龐,想像著他們聽到這句話時的失望和心碎,他驚覺必須做出改變。他選擇留下來,不是因為懼怕,而是因為愛,明白太太的話裡帶著深切的期盼,希望他為自己也為家庭,找到重生與改變。愛,讓啟彬堅持下去,也成為改變人生的重要起點。
生活逐漸重回正軌
       啟彬參加課程、讀經,聆聽生命見證。看到許多人因著信仰的力量,找到方向與希望,對信仰體會更深,也帶給他面對挑戰的力量,集體生活中,大家彼此扶持,一同努力克服對癮頭的依賴。隨著時間推移,啟彬的狀態逐漸改善,內心穩定、堅定,生活逐漸重回正軌,上帝的愛驅動著他主動關心並接待新加入的成員。
信仰是支柱、愛與希望  
       啟彬戒掉惡習,經驗神的大能,體會服事的喜樂。一家人留在台中戒毒所服事,成為神國度的器皿;幾年後回到台中教會做老人事工,被按立為傳道人,四年內帶領三百餘位老人受洗。之後,回到台北教會,持續作老人事工。啟彬夫婦將目光轉向他人,關心並幫助那些需要的人,在給予與付出的過程中,找到面對困境的勇氣,信仰不僅是支柱,更是愛與希望的源頭,啟彬夫婦證明,無論環境多麼艱難,只要有主的愛介入,雖然道路崎嶇險阻,大山般的困難可以挪移,生命可以重獲新生。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