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明白人】 萬聖?還是萬惡節?
繼八月底、九月初緊張忙碌的入學腳步,十月的「萬聖節」(Halloween)無疑地為這個以休閒享樂為主的世代,提供了另一個節慶派對的機會。更甚者,萬聖節那種獨特的詭異、陰森、與邪惡的氣氛,因與人類對神秘之事既害怕又好奇的心態不謀而合,每年吸引了大批的參與者,使得所有與萬聖節有關的生意大發利市。
究竟萬聖節是不是一個值得慶祝或紀念的日子?它真的是一個節日嗎?教會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這件事,並且做出符合聖經真理的回應?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萬聖節的由來。
向死神薩溫的獻祭
萬聖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凱爾特人(Celts)的新年薩溫節(Samhain)。凱爾特人是一個龐大的族群,在主後四十三年羅馬帝國佔據他們大部分的領土之前居住在大不列顛與愛爾蘭。因著羅馬帝國強大的武力侵略,凱爾特人最後退居愛爾蘭,並藉著愛爾蘭的天然屏障免受羅馬的統治。
如同大多數的古老民族,凱爾特人膜拜多神,相信邪靈,有許多的交鬼儀式;其中薩溫(Samhain),意為「夏季的末日」,便是掌控死亡的主。凱爾特人視十一月一日為死亡(或死人)之日,因為這一日是北半球冬季的第一日,萬象突作改變,萬物凋零,了無生氣,夜長晝短,氣溫也大幅下降,他們相信此現象乃是日神被死神擊敗的結果。加上十一月一日乃為月圓之日,是邪靈(或亡靈)的力量達到最高點之時,他們必會重返地球,在活人中作祟。為了驅凶,向身為眾邪靈之主的薩溫獻祭勢在必行。但是祭禮的重頭戲並非在於薩溫節的當日,而在於前夕,即十月卅一日,也就是所謂的萬聖節,因為根據凱爾特祭師的教導,死神薩溫乃是在萬聖節召集眾亡靈重回本家本地。
由於獻祭需要為數可觀的祭品,凱爾特的祭師便在萬聖節這天挨家挨戶地索取肥牛、黑羊、和人口作為燔祭之用。凡給予供物的便得到成功順利的應許,凡拒絕的便遭恐嚇、受咒詛;這也就是「trick or treat」(不給就搗蛋)的由來。支持凱爾特這種信仰儀式的農場或住家會在門前點上Jack-o’-lantern的南瓜燈,表示祭師們能夠在這裏得到所需的供物。
總之,凱爾特在萬聖節的儀式繁複多樣,可說是極盡驚悚恐怖之能事。除了殘忍的活祭外,仿鬼魔式的服裝打扮,及摻雜著各樣縱情舞蹈與污穢的行徑,在在地將罪人黑暗的一面表露無遺。因此,與其說萬聖節是一個節日,倒不如說它是一個行「偷竊、殺害、毀壞」的盜賊(約翰福音十章10節)。
明辨真理 不與世俗為友
既然萬聖節是神所憎惡的事,為何有些教會還參與其中?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中世紀早期的羅馬天主教廷。羅馬天主教為了籠絡人心,勾引人入教,常常用以B取代A的方式,將異教的儀式穿戴上聖經的名詞,使得皈依的人仍可在新的信仰中保持舊有的風俗習慣。將Halloween改成All Saints’ Day (仍舊是萬聖節),將慶祝之日從十月卅一日移到十一月二日便是一例。教皇格雷戈里四世(Gregory IV)在主後八三五年企圖以All Saints’ Day取代Halloween的舉動,馬上得到廣泛的支持,並且迅速地蔓延至整個歐洲,甚至連小孩都被允許參與此活動。
這種不以真理敵擋邪惡,反與世俗為友的行徑,不僅將教會變成一個異教風俗的集散市場,更使得整個中世紀籠罩著一種迷信交鬼的氛圍。而這也就是為甚麼宗教改革神學家馬丁路德特地選擇十月卅一日這天,將他的九十五條論綱張貼在德國維滕貝格城教堂大門上的原因。
其實,從字面上來看,萬聖節這個字就已經明顯地敵擋了聖經的真理,因為,只有創造天地的那一位神是配稱為聖的,因此是「一聖」,而非「萬聖」。再者,神的第一和第二條誡命警戒我們,只有祂是神,並且祂是永活的神,只有祂配得人的敬拜;因此,人若不悔改,神必不赦免偶像崇拜的罪。為死人舉行儀式或慶典是變相的偶像崇拜,是外邦人的習俗,所以,天主教的All Saints’ Day完全違背了聖經的真理。
既然如此,那麼教會該如何回應這種扭曲的社會現象?首先,教會可以效法歷代聖徒在真理上不讓步的榜樣,不僅要勇於指斥此種異教行徑,也要竭力追求並教導真理。再者,教會可以鼓勵會眾在這日紀念歷代聖徒與改革(歸正)神學家的努力,為他們的犧牲感謝神;為耶穌基督在他們身上所成就的善工讚美主;在教會中,在家庭裏,殷勤地傳講他們良善忠心的事蹟,用以堅固聖徒的信心。
聖經明白地告誡我們:「……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雅各書四章4節),不論我們用甚麼冠冕堂皇的藉口參與世俗的活動,如:吸引人來教會以便傳福音……,只要神的真理不被謹守遵行,祂的話語不被嚴肅地看待,基督聖潔的名不被高舉,我們自以為是的工作只不過是「虛空的虛空」;在神的眼中看為可憎,在世人的眼中看為可笑罷了!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