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聲盼望】玻璃娃娃有個夢
出生第十八日就被母親抱斷右手骨的張江銓,經檢查才知是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稱脆骨症。在五十八年前的那個年代,醫學資訊是封閉的,父母也聽不懂那一位留德的醫生講的「自體顯性遺傳,膠原纖維缺陷」的話,只記得醫生最後的交待:孩子的骨頭像麻梗,容易碎掉,不能摔,不能撞,甚至睡覺時翻個身都有可能把骨頭折碎。
是報應?還是做了孽?
拜佛的張家開始承受來自親友鄰舍的口沫壓力,有人說是他們祖宗做了什麼缺德的事,而今報應在後代子孫的身上;有人說是阿銓上輩子做了孽,這輩子就要受苦來償還……於是,受盡心靈折磨的張家父母就帶阿銓四處求神、改運、添香火、放生、吃素,也讓天公當乾兒子,定時定額的盡了乾兒子該盡的本分。
凡是人給的意見都做了,也聽算命的說阿銓的命中缺木,就改名為「栢森」,但情況卻沒有好轉。栢森坐父親特製的鐵輪椅進國小上學,第二天放學時間就被一群同學包圍,小一的同學直言直語的在討論栢森身體的殘缺,大家七嘴八舌的直呼他「喂!跛腳的」,讓一向自卑又怯懦的栢森害怕得大哭,直到張媽媽來接時,同學一哄而散,此時母親因護兒而生的憤怒可想而知。
媽媽用心良苦
隔天早上,張媽媽推栢森進教室後,把憋了一晚的怒氣,以自責和無助當調味劑,全數倒給老師,同時以又責備又拜託的語氣請同學們善待栢森,被欺負的事情果然不再發生,還有同學成了栢森的輪椅推手,小心翼翼的推著栢森上廁所。
張媽媽為了栢森有好人緣,買了一台電視,當時黑白電視剛出來,中午時段演出風靡全台的史艷文布袋戲,低年級的一群同學半天放學後,為了看布袋戲就爭相推著栢森回家,可見張媽媽的用心良苦。但栢森是個有骨氣的孩子,孰可忍,孰不可忍?他曾被一個同巷子的孩子笑「跛腳,跛腳,吃飽等死」,這句話讓他惱羞成怒就從輪椅上溜下來撿起一塊石頭,丟中那個孩子的頭,後來,那戶人家帶著孩子來張家道歉,此事傳開之後,巷子裡再也沒有孩子敢欺負栢森了。
忍受骨頭多處粉碎之痛
十二歲那年除夕,栢森被一個孩子不小心從後面衝撞而自椅子上跌落,讓這位玻璃娃娃全身骨頭多處粉碎。這一摔不只讓那個過年全家都過得不開心,接著有好長一段臥床養病的日子,父母及兩個姊姊和兩位哥哥雖然輪流照顧,但仍無法減輕栢森因全身疼痛而來的哭鬧及吼叫,他痛到想死,罵媽媽為何把他生成這樣?罵老天爺對他不公平。
認識上帝心開朗
栢森的骨頭一碎再碎,媽媽的心也一再被撕裂,直到十六歲時,栢森接觸福音,開始讀聖經,認識上帝、耶穌和聖靈,他的心才漸漸開朗,母子關係也漸漸好轉。在一位德國傳教師的鼓勵下,栢森十九歲受洗後也加入街頭傳教的行列,他喜歡到廟口講聖經故事給孩子聽,他知道自己是上帝特別捏塑的藝術品,他的病不是懲罰,不是羞辱,反而是要為更多人帶來祝福。
為上帝而歌、而做
栢森的街頭傳教是特別辛苦的,他矮小的身軀,拿著一把塑膠椅當拐杖,椅子裡放著聖經和福音傳單,約有二十公斤重,這樣搶救靈魂的工作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十七年之久。他感謝上帝的保守眷顧,十七年來,每天要走過高高低低的路,對一個玻璃娃娃而言都是冒險的旅程,腳步只要一個不穩,換來的可能就是致命的粉碎。
愛唱歌的栢森,也在朋友的帶領下進了YMCA的合唱團,詩歌的歌詞一點一點的治療了他內心的傷痛。而今,他每逢假日就到安平老街唱歌,他感謝許多遊客的愛心,給了他一些生活費用。
他心中也一直有一個夢,期待能在不唱歌的其他時間,再為上帝為人多做點事,如此,當他回到天家時,能交給上帝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