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 心靈的故鄉~林子內教會 ——蕭瑞巧的心靈綠化工程
要改變一個社區,營造一種文化,需要多久?蕭瑞巧牧師用一生最精華的年歲,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從六個孩子到一群孩子,從改造一個小教堂到建造一個靈修會館,她用生命綠化了台灣許多基督徒的心田。
廿五年前,瑞巧從台南神學院畢業,被派到「林子內」教會。在報到那一天,才看清楚這個陌生名字的樣貌——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偏鄉小教堂。當她回憶這一段「尋路」的過程時,詼諧的對話讓人心生不捨。
公墓過去還會有人住嗎?
瑞巧說:「我拿著地址跟一些簡單的行李坐上哥哥的車,地址是:台南縣白河鎮汴頭里,我心想:還不錯,是『鎮和里』,一定比我的故鄉『鄉和村』更熱鬧些。那天很好笑,我們看到『白河教會』,以為到了,就把車停進去。在車上,哥哥嫂嫂還一直稱讚這地區商店很多,生活機能很好。一下車才發現地址不對,教會名字也不對。」
當時沒有手機可以導航,問了幾位路人:「林子內教會怎麼走?」大部分的人表示沒聽過,後來有一位長輩告訴瑞巧一條小路,只要一直走,走到沒路時,汴頭里就到了。哥哥嫂嫂的心情跟著崎嶇不平的路面一起顛簸,當車行過一段公墓時,嫂嫂就知道小姑以後回家的路很遙遠,她問瑞巧說:「這麼偏僻的地方,公墓過去還會有人住嗎?」這個問號讓車上三人的心都沉了一陣子。
年輕人在鄉下待不住?
瑞巧還記得,報到當天是張進山長老來接待,鄉下人都很「古意」,他來幫忙開牧師館的門,介紹環境,交鑰匙,說明聚會時間後就說田裡還有事要忙,便離開了。隔了幾天,萬得長老帶瑞巧到村莊走了一圈,介紹會友的家,途中也遇到未信者,萬得長老跟大家介紹「這是我們新來的傳道」,鄰居大多友善的招呼,但她記得有一個人說:「喔!這麼年輕的女孩住得慣鄉下嗎?過兩年可能也會離開!年輕人在鄉下待不住啦!」
清池長老帶六個孩子來交給瑞巧,這是教會裡的所有孩子,是她接手的第一批「資產」。附近國小的校長也語重心長的說:「蕭傳道,台南縣的國小就屬林子內學區的學生問題最大,功課最不理想。」瑞巧當初也覺得那是一個灰灰暗暗的社區,大家都想搬離,對家鄉的認同感很低,對將來也沒有盼望。但她說:「在鄉村傳福音不容易,若無法把人帶進教會,那就把上帝的福音搬進社區。」
夜光下的禱告
瑞巧是一個單身的弱女子,常常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但她知道有一位凡事都能的上帝可以求告,她手上有一把利劍,就是「禱告」。特別在安靜的夜裡,她時常一個人走在教堂附近的小路上,喃喃地與聖靈說話,不斷問上帝:「祢要我來這裡做什麼?」「祢說,我就做。」當夜光穿透淚光,晶瑩剔透的心就讓聖靈完全內住,所有的事工都從夜光下的禱告開始。
瑞巧第一件事先帶著居民打掃環境,有垃圾就撿,髒亂就清,直到整個社區都明亮乾淨。接著她帶著社區的孩子們去種樹,讓樹與孩子們一起長大,孩子與土地就產生了情感的連結,她讓孩子知道「你們是在動手營造你們未來的家園。」她不只期待這一批年輕人能留下來,更期待搬出去的人也樂意再搬回來。如今,這些小樹已長成筆直高聳的大樹,在社區的入口道路成為不畏風雨的迎賓樹,而參與種樹的小毛頭都已成為推動教會事工的中堅分子。
建在教會的社區活動中心
瑞巧用四年的時間說服長執拆掉教堂的圍牆,一九九九年八月三日的拆牆儀式至今仍令她感動不已。當時參與的信徒每人手抓一把鹽與上帝立約,宣誓林子內教會要為上帝,成為汴頭社區的光和鹽。隔年,「社區生活館」正式落成啟用,成為全國第一間在教會建立的社區活動中心。三層樓的建物,收藏了寶貴的舊文物,也提供給社區使用,教會青年擔任週末營的老師,把福音的種子撒落在孩子的心田裡。
蓋建靈修會館
上帝又交給瑞巧更大更難的事,就是買下一大塊土地蓋靈修會館。這是痴人說夢,好像挪亞在造方舟一樣,教會內外沒有人看好,也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看!那一片光禿禿的石頭山,怎可能成為青青草原呢?這是上帝給瑞巧的異象,她就是順服地去執行,過程好艱難,三公頃土地的取得一波三折,九千萬的錢要從哪兒來?她有好多委屈的眼淚只能在月光下流淌,哭完了,神說「孩子,把妳的困難交給我,妳安心的去睡覺。」至今,歷時十三年的靈修會館即將完工,神照著祂的應許調度萬有。
汴頭社區的路口矗立著兩塊一高一低的木板路標,一個寫著「心靈的故鄉」,另一個寫著「林子內教會~一間沒有圍牆的教會」,下面還有一排小字「這裡是上帝在人間的便利商店」,林子內教會有著一群願意委身的同工,他們要讓教會成為「社區的燈塔,上帝國度的心靈故鄉。」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