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9,601

【真實故事】用畫呈現獨特的自己 ——廖文君的生命故事

文/ 李鴻志 採訪整理

      對米開朗基羅而言,他的熱情若無法用文字表達,會把它形成藝術品;在雕刻大衛的塑像時,他說:「我想從石頭裡,把大衛的靈魂釋放出來。」對文君而言也是如此,當她無法盡述神的愛時,便透過畫筆,將心中的感動呈現在畫作上。

      文君曾在銀行界打拼了二十年,但為何會跨到不同的藝術領域呢?這是耐人尋味的問題。

人生不僅如此而已

      雖然小時候文君曾被外婆帶去教會參加兒童主日學,但也僅只是參加,長大後好像與耶穌就無關了。

對工作及生活極其投入的她,專精於工作領域,但卻在婚姻上受挫了。「離婚」對她原是羞恥的兩個字,若不是神醫治她,她也不願跟人提及這段不成熟的往事。

      因著家人生病、婚姻受挫、工作忙碌,讓她對生命追尋有更深的思考。她想每個人走的路雖然不同,但最後卻是一樣──死亡總是無情地等著每個人。

      還未到退休年齡,她已想到將來會跟很多人一樣等退休,但若沒有認真去想,退休後也只是終老等死而已。若真是如此,那就太悲慘了,她想生命一定有其特定的目的。

不想臨摹 放棄畫畫

      有一天,她經過一家百貨公司,看到有人在教畫,便進去報名。兩年中,老師教他們畫什麼,她就照著去畫。一段時間後,她覺得這樣的臨摹很無趣,便隨性而畫,畫好後也請老師點評。老師說:「妳都不照我教妳的畫,為什麼還來這裡學呢?」這讓她很失望,覺得畫畫不是退休後要走的路,於是收起畫具,不再畫了。

      二○一四年的某一天,因工作煩悶,經朋友介紹到「以琳書房」大衛禱告中心去聆聽詩歌,聽了幾次,內心很得釋放。後來在櫃台上,她拿到一張外國講員的聚會邀請,剛好那幾天是清明連假,她便去參加了。

接受耶穌作救主

      當天聚會完,講員說:「若有人願意接受耶穌作救主,可以上前來,我們會為你禱告。」她很想去,但想到自己曾接受耶穌作救主,可以去嗎?後來,講員又說:「若你已相信耶穌,卻離開祂了,現在還是可以來。」這話好像是對文君說的。她趕緊走到前頭,接受別人為她禱告。之後,有人再為她禱告說:「神今天要開啟妳的眼睛,聖經不再是歷史,祂會真實地活在妳裡面。」文君抱著期待,晚上再次來參加聚會。

      那晚,代禱者再為她禱告,她不由自主地蹲下去,並用右手很用力的往地上一拍,她感受到一個憤怒的東西從手中甩了出去,心中的重擔也突然消失了。當她再站起來時,既哭又笑,但不是悲傷的哭,而是帶著盼望的哭與笑,她知道神愛她。

生命不再一樣

      那次聚會後,她的心情改變了,進辦公室時神采飛揚,同事都覺得她很不一樣,以為她談戀愛了。是的,她是談戀愛了,但戀愛的對象不是男朋友,而是耶穌。每天下班後,她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並打開YouTube學唱詩歌,她很訝異居然可以看得懂聖經了。她形容自己與耶穌的關係,正如兩塊磁鐵般,緊緊地相吸,且一直持續下去。

      有一天在上班途中,她看到路旁的樹,跟以前看的完全不同,每一棵都很鮮明美麗。中午休息時,她再去看,亦是如此,好似在對她訴說什麼。

找到被造的目的

      那天回到家,她累得什麼都不想做,只想癱在沙發上聽詩歌。她邊聽邊流淚,此時有個聲音對她說:「把塵封已久的畫具拿出來。」雖然她很累,仍勉強去拿。當她展開畫布,拿起畫筆和顏料時,便不假思索、一氣呵成地畫了一幅「獨特的你」。

      獨特的你是誰?這是文君一直在尋找的。她說:「真實的自己,只有在神裡面才能找到。」好比神造了她,必有祂的想法,她想去了解。除非完全了解神,她才可能從祂找到自己被造的目的。畫畫時,她常與神有很親密的對話,因為她想知道神的屬性、神的好惡,以及有關祂的一切。

以畫作見證神的愛與帶領

      這樣,每一幅畫都是文君尋找神、認識神的過程。好比要畫「愛」,她以深淺、交織、對比、層次的內容來呈現,這已超過她的言語所能闡述。因此,她的畫首先為自己帶來醫治,其次也帶給別人安慰。正如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一樣,每個人都有軟弱之時,但在基督裡她重尋了被造的意義,和再站起來的勇氣,更經歷神的愛與恩典。

      文君的創作都是她跟神親密關係的呈現,因為生命是一個追尋神的旅程,可以回顧和展望。每次作畫她都有不同的感動,生命成長後,再回頭看,也產生了新的靈感。畫是神在文君身上的工作,也是她的見證。藉著畫,她已帶領許多人更靠近神;藉著畫,她也找到自己獨特的意義了。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