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9,095

【愛不止息】 恩典的一生都是一疊巧合嗎?

文/ 王建煊

鋰電池之父

       二○一九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古迪納夫Goodenough足夠好先生,從小有閱讀障礙,這種困擾一直延續到讀大學。父母離婚,不獲新媽接納,拿了卅五美元赴耶魯大學,半工半讀,終至繳不出學費,但獲一位銀行家相助,度過難關。

       讀大學時,主修方向不明,起初選古典文學,後轉哲學系,最後所獲學士學位是數學,研究所考了兩次才上榜。所以Goodenough先生的求學過程,實在不怎麼Goodenough。

       但是他研究鋰電池卻成就非凡,被稱為鋰電池之父,舉凡電動工具、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醫療設備,有太多的東西在用鋰電池,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在享受他的發明成果。鋰電池研究成功時,主持研究的牛津大學並未為他申請專利,而為別的公司拿去,現在市值約三百五十億美元。但 Goodenough並不遺憾,他說當初在研究鋰電池時,他也不知道,這玩意值這麼多錢。

成就來自上帝的愛

       Goodenough說,像他這樣差勁的人,怎麼會這麼有成就,難道這都是一個一個巧合的壘加嗎?他在二○○八年出版的傳記《恩典的見證》(Witness of Grace)中說:他無法不認為自己的人生,是一雙看不見的手在導引的。對他來說,所有的成就,都是上帝愛的表現。

都是巧合嗎?

       愛因斯坦說:如果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在科學上還沒有重大貢獻,這個人就沒有希望了,這話大致不差。但是Goodenough鋰電池研究開始於五十四歲,成功於五十七歲,已經快是愛因斯坦所說三十歲的兩倍了,這是巧合嗎?

       他當年入伍服兵役時,想進海軍陸戰隊,但數學老師建議他當氣象兵,氣象兵對他後來的研究有許多助益。退伍時,數學老師告訴他政府對退伍軍人有深造計畫,勸他去報名,結果他獲得了進一步深造的機會。Goodenough說這些看似甚小的改變機會,對他後來都影響深遠,難道這也是巧合嗎?

       一九五○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研究固體磁性,支持此計畫的空軍,因經費短缺,計畫縮減,他失業了。但卻因而轉入牛津大學,主攻後來大放光彩的鋰電池。倘若沒有這項因失業而造成的改變,他也不可能成為鋰電池之父,並獲諾貝爾化學獎,這也是巧合嗎?

恩典的神

       出埃及記卅四章五至六節:「耶和華在雲中降臨,和摩西一同站在那裡,宣告耶和華的名。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

       我們信的神是恩典的神,神的本質是恩典。詩篇廿三篇五至六節說:「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所以我們的人生,是恩典人生,並非巧合人生。一生中雖不免有跌倒受傷的時候,但都很快成為過去,正如詩篇三十篇五節所說:「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