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337,950

【菲爸•菲媽】 夫妻互補,是家庭美好的祝福

文/ 嘉豪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夫妻對於同一件事往往有天差地別的做法。這種差異,有時候容易帶來摩擦,但若懂得欣賞與調整,差異再也不會是衝突的來源,反倒成為互補的幸福關鍵。

       你幫孩子洗過頭嗎?在我家菲菲還小的時候,爸爸或媽媽總是需要幫她洗頭,但方式卻南轅北轍。

 

效率或細膩無關好壞

       媽媽因為後續常有許多家務要忙,因此洗頭以「效率」為核心,需要迅速又確實地完成任務。然而在這樣快速的狀態下,偶發性水流入眼睛的情況難以避免,伴隨著孩子的「慘叫」,讓她對洗頭產生了些微的排斥感。

       爸爸因下班後行程較寬鬆了,較能從容地提供「精緻洗髮服務」:一方面用洗髮精揉出的泡沫輕柔地摩娑髮根,另一方面,結實有力的手指按壓給予頭皮「馬殺雞」,在溫暖的水氣與泡沫中, 孩子常舒服得幾乎要睡著,從進浴室到出來,彷彿走了一趟「紓壓美髮院」,進入了「精神時光屋」。

       兩種不同的方式,是否有一個最正確的答案呢?其實不然,因為媽媽有空的時候也能提供精緻服務,爸爸在時間緊迫的時候也會以效率為核心洗髮,兩者各有其價值,「效率」提供生活的順暢;「細膩」帶來精心的時刻與安心感。孩子在不同的體驗中,享受照顧,也學會欣賞差異。

 

兼顧穩定與創意

       菲菲的睡前儀式也充分展現夫妻的互補。前半段是媽媽講繪本,後半段則由爸爸接棒,提供的爸爸套餐有三種:一是爸爸即興編故事、二為YouTube 故事清單、三是拍拍背加上陪伴。其中,菲菲最愛的永遠是一號套餐。爸爸憑空編的故事精彩又充滿笑料,還能「點餐」要求加入角色或場景。故事裡既有天馬行空的想像,也有我們家生活出現的真實片段,虛構與真實的交織,故事帶著我們進入無遠弗屆的想像之旅,孩子沉浸其中、意猶未盡。

       夫妻故事協力,就像一場接力賽。若單靠媽媽,可能會缺少幽默的驚喜;若單靠爸爸,編即興故事很耗心力,體力有限下也無法常常提供。唯有夫妻同心合作,孩子才能同時享受穩定與創意,獲得均衡的滋養。

 

差異是美好的禮物

       夫妻的差異,往往會成為一場戰爭的起點。但若換個角度看,這些差異正是美好的禮物。聖經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道書四章9-10節)夫妻正是如此:一個急、一個穩;一個實際、一個浪漫;一個注重效率,一個注重氛圍。當彼此願意接納對方的不同,就能互相補足,使家庭更加豐富。

       對孩子而言,父母不同的特質就像兩股力量。媽媽帶來框架與穩定,爸爸帶來新鮮與挑戰。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會不僅接受不同,也學會如何面對衝突。當夫妻能彼此接納,並共同陪伴孩子時,家庭就成為最安全的港灣。不僅孩子得到照顧,更看見面對「差異」,不用害怕,而是值得欣賞與學習的。

 

欣賞差異 合作互補

       當然,我們並不是完美的夫妻,難免在差異中失望、生氣,甚至爭執。但好家在的是,神才是我們家庭的根基。當夫妻覺得彼此差異大到失控、無法理解的狀態時,我們可以回到神的面前,求祂幫助我們看見對方的美好,並在軟弱時給予力量。因為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

       夫妻的差異,不是關係的阻礙,而是有神原創設計的美好意義,當我們學會欣賞差異,進而使用差異來合作時,家庭就能因著互補而更多色彩。孩子也會因著父母的不同,看見的世界更廣、心靈更寬。夫妻互補,是家庭美好的祝福。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