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上】 漁人國王的咒詛
艾略特(T.S.Eliot 1888〜1965)是英國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也是一九四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作品《荒原》(The Waste Land)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首詩作。艾略特的祖父是一位大學校長,母親是詩人,如此文化背景造就了這位世紀詩人。
《荒原》素來以晦澀難懂著稱,其靈感來自中世紀亞瑟王故事的一則傳說:
據說有一位漁人國王(Fisher King),他的土地受到咒詛,一片荒蕪,國王本身因為殘廢而無法生育,而他的人民也和他一樣,失去生殖能力,這個國家唯一的指望是一個少年人,因為他四處尋找聖杯,若找到了,並且勝過聖杯的考驗,這位國王和他的土地與人民所受的咒詛就能解除,大地才能恢復生機。
聖杯指的是主耶穌在最後晚餐中使用的杯子,而尋找聖杯的神話也成為中世紀最重要的故事。人們將尋找聖杯比喻作尋找真理,失去生活方向與意義的人們,只有在重新尋獲真理之後,才能從絕望中重得希望,他們的世界也才能回到正軌上。否則,大地將繼續荒蕪,人類將走向滅亡。
艾略特使用荒原暗喻人類的迷失,失去生殖能力的國王與人民象徵迷惘無助的人們,其國家代表失去真理的社會,因此尋找聖杯的過程則代表人類尋找真理的救贖過程。
一首好詩之所以價值非凡就在於其超越性,來到廿一世紀,將《荒原》視為人類歷史之縮寫,亦無不可!人類歷史悠悠數千載,科技文明似乎將人類領出了黑暗,但人類心靈的黑暗,誰能解決呢?人類不斷在尋找,以為物質文明等同於救贖,直到今日享受了老祖宗連作夢都無法想像的便捷與奢侈之後,我們的心仍是一片荒蕪!
艾略特的詩作一語道破人類的困境,除非我們找到真理,否則依然活在幻滅與虛無之中。艾略特學問淵博,精通各國哲學,深究各大宗教,後來經過慎思明辨,受洗成為基督徒,找到他人生的曙光,脫離了他詩作中荒蕪的終局,而他留下來的這首作品,不但成為文學創作的里程碑,更指出了人類尋找永恆真理的必要性,一如暮鼓晨鐘,警示世人生命之道。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