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171,587

【真實故事】能承擔的乃是出於上帝——賴張亮在望鄉寄情登玉山巔峰

文/ 長鳴 採訪整理

家不是礙之窩

我與太太認識是透過相親,我們有共同信仰也同為肢體障礙者。我們夫妻關係甜蜜,每天起床時一定親吻對方,然後彼此祝福禱告,開始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共通點都是脫掉腳上的支架,享受居家無障礙的自在,除心靈相通的自由外,環境清爽也是自然、幸福的事。

我本身是建築師、室內設計裝修師。「所以在居家設計上,利用傢俱取代撐、扶、護三種功能,因講求無障礙,回到家充分得到釋放、舒適,完全不會感覺到這是身障者的家。」

每年聖誕節是我們家感恩的重要日子。太太是聲樂家,三五好友聚集歡樂。回想過去自己因不順服,結果總是敗下陣來,「如今我體驗到上帝真實的愛,不得不相信又真又活的神,總引領著我……」。

南投縣信義鄉望鄉長老教會不只正門口可以直視玉山,也是部落的信仰中心,更得天獨厚的是,在部落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清楚看到玉山的主峰和南峰。每年聖誕節,到望鄉的遊客非常多,也會跟著部落族人用布農族語敬拜上帝,還拿著火把繞行部落報佳音。

上帝格外的恩典

因緣際會,我承接教會圖書館的興建,進入部落與居民一同生活,邀請大家一起刷油漆參與建造。綠色圖書館完工後,便成了當地老小的交誼中心。牧師禁不住說:「我們兩人相識時間不長,卻好像認識了好幾年。」許多族人和我也成了莫逆之交,甚至有人感動要將一塊荒地無償給我使用,我不敢竊取這個不屬於我的土地。

我跟族人說,「上帝揀選布農族長久居住在高原上,又培養了那麼多高山嚮導。部落中超過百分之八十是基督徒,敬畏上帝,奉行上帝的教導,守主日,及不喝酒的誡命,是個蒙福的部落。」望鄉腹地不大,農產卻豐富多樣;有醜豆、毛豆、高麗菜、彩椒、芹菜、葡萄、蓮霧、四時的水果、玉米、南瓜……。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各書一章17節),這是上帝格外的恩典。

同心建造綠色玻璃屋

我計畫向大自然借景,打造山中綠色玻璃屋,將玉山美景盡收眼底。室內建材如地磚、洗手台、馬桶、桌椅等,有的是廠商的樣品、展示品或工地剩料,有的是倉庫不起眼的屯積物。同時也將汙水和廢水以回歸自然的水循環系統設計,另外更設置傳統燒柴火壁爐,好在山上度過嚴寒季節。「這一切都是我以前沒有過的經驗,也是一種學習。」藉此,我也告訴他們,「其實我們原本卑賤,上帝卻愛我們,就像這些沒有用,或資源回收的建材,能各按功能得以歸位,拼湊出一棟美麗的玻璃屋。」

建造過程這三年,我成了望鄉的常住居民。肢體障礙的我自認與登山無緣,對原住民沒有太多負擔,但是上帝卻悄悄動工,拉近我與部落的相識與相惜。

玉山攻頂失敗

部落的好友為要回饋我,就對我說,「亮哥,我們可以帶你上玉山,圓你的夢想?」我不良於行,從未有此奢求,但卻在一陣熱血奔騰的喧鬧中,達成共識。

第一次上山,我以為可以慢慢拄拐杖行走部分路段,沒想到顛簸的山路比想像困難,而當要揹我上山時,又發現平常揹的是物品,現在揹一個活著又是小兒麻痺的人,不易抓到重心。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有的路面寬幅不到一公尺,稍一出錯就有滾落山谷的危險。

第一次因大家的熱血,沒有計畫,無功而返。認真檢討,歸納出最大挫敗是——沒有遵從上帝的旨意,盜用上帝的時間,放下服事爬玉山,這是上帝不喜悅的。

在望鄉寄情登玉山巔峰

第二次攻頂,五位原民分工合作,做了萬全的計畫。人力上,二人一組,揹二十分鐘即更換,也詳細登載路線及上山下山的時間點……。我們從塔塔加出發,排雲山莊休憩,並安排子夜摸黑出發登頂。

原以為坐在揹負者背上可以高枕無憂,賞景拍攝、唱詩歌,但是玉山險峻,路程比沙盤推演還要艱難,而我個頭高大,兩腳萎縮,上山和下山的重心又不一樣。

領隊要我放鬆自己,我完全放空,完全信賴,在半秒「喝、呼」喘息聲中聽見上帝的聲音,這是我成長歷程中第一次那麼安定、放鬆,為自己也為夥伴禱告。

這當中有個插曲,就是其他登山者看到我毫無動靜,不禁疑惑問:「是山難的活人還是死人?」因此每當與其他隊伍交會時,我就昂起頭,喊加油、打招呼,去除對方的疑慮!

感謝主,二○一六年九月二十日清晨四點廿五分,我們登上東亞第一高峰——玉山主峰頂(3952公尺)。哽咽、感動中,一起唱「你鼓舞了我(You raise me up)」,並用手電筒向山下黑暗中遠處一點燈光傳送平安;因在望鄉的原民妻小們,心中擔憂,徹夜守護,也包括在台中以禱告守護我的家人。當萬暗中回傳閃爍燈光時,每一個亮點都是上帝賞賜的光華。

在望鄉寄情登玉山頂峰,這最不可能的夢想,因著上帝的愛在我們當中奇妙完成。我內心激動,要向世人訴說、見證,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什麼,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上帝。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