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好管家】 打造國民幸福感
日本在二○一一年三月經歷大海嘯與福島核能電廠災變的侵襲,迄今正好相隔一週年,執政者和一般民眾仍心有餘悸,內心的恐懼不安久久揮之不去,此時最需要的是心靈的平安與幸福感;難怪,遠在十萬八千里外不丹人民所散發的快樂與幸福氣息,深深吸引日本政府及人民。
素有世界幸福感最高國家之稱的南亞小國不丹,其國王偕同王妃於二○一一年十一月到日本訪問和渡蜜月時,不忘宣揚不丹所獨創的「國民幸福指數」(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居然在日本民間引起極大的迴響,日本政府為此還特別通過了一項宣示性的正式文件,以呼應及提倡國民幸福指數。
以GNH取代GDP
相較而言,不丹人比日本人貧窮,卻比日本人快樂。不丹人的國民平均所得約三千美元,但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二○○六年的調查,卻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不丹人覺得自己很幸福,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民。曾經留學英國的不丹前任國王,目睹了西方世界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經歷戰爭、犯罪及高失業率等問題的衝擊,於是在他執政的第三年,提出了要以GNH「國民幸福指數」,來取代其他國家追求的「國內生產毛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在追求幸福的思維下,不丹政府的每項政策都有共同的目的,就是要延續人民的快樂,「國民幸福指數」成為國家施政方針及發展準則。不丹人擁有免費的醫療和教育,全國實施禁煙,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面施行禁煙令的國家。居民不准在公共場所、任何戶外地點抽煙,本地商店也不准賣任何煙草產品。
不丹政府刻意保存傳統文化,講究慢活的生活步調,希望人民不要一味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而以擁有心靈的充實為主;政府也明令森林覆蓋率不得低於全部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同時規定每人每年最少要種植十棵樹,使不丹原始森林的覆蓋率在亞洲排名第一。
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惠勒接受不丹報紙訪問時表示,他倡議以「國民幸福指數」來取代「國內生產毛額」,作為衡量國家福祉的指標。
國民幸福指數包含九個各自獨立的面向,總指數則為九個面向指數的平均。九個面向分別是:心理的情緒快樂程度、時間使用、社交活躍程度、文化多樣性與傳統、健康、終身教育與學習、環境多樣性、生活水準、對政府管理的滿意程度。所以,如果以「國民幸福指數」的九個面向作為衡量國家福祉的指標,來檢視台灣人民是否幸福、快樂?顯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幸福:健康、富有和智慧
台灣人民的國民所得約二萬美元,但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多數民眾感覺生活不安心,買不起房子,薪水又太低,通貨膨脹的壓力如影隨形;加上平均每年都有選舉活動,在朝野政黨激烈競爭下,刻意製造壁壘分明的態勢。致使許多民眾長期生活在焦慮不安的氛圍中,真是惶惶不可終日,那有快樂、幸福可言?
因此,台灣的政府與人民有必要像日本政府和人民一樣,向不丹人民學習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方式,尤其政府更應以國民幸福指數作為努力施政的目標。除了致力於公平正義的實現外,也要設法撫平族群、省籍和階級的對立,拉近貧富差距,讓人民可以安心工作,而且都能「住者有其屋」,並使「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以實現幸福、快樂的理想。
一個幸福國家應該具有甚麼特色?英國科學家說:健康、富有和智慧,就是代表幸福。政府與人民要找尋精神與物質的平衡點,在努力為生活打拼的同時,也要追求心靈上的幸福。有錢不一定快樂,沒錢也不一定痛苦,一切取決於心理層面。換言之,心靈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也是打造國民幸福感的關鍵。
聖經箴言九章十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也是人生幸福的開端;廿二章四節說:「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這才是真正幸福、快樂的人生,也是不丹人民所缺少的幸福指數!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