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微聲】 鄉間叢木中的一流清泉——鄉下的牧師
有時候人需要到處走走,才能體會到生命流轉中不易感受到的悸動與甦醒,所謂「讀萬卷書」,也得「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只是紅塵滾滾,如此忙碌中,又如何能常偷閒來一趟心靈之旅呢?
趁著寒假與春節假期,很難得的在沒有行政職的壓力下,紮實而輕鬆地過了一個年假,回到老家探親,也在中南部盤桓幾天,探視了親友與大學生團契中的幾個同工,心情著實舒爽開懷許多,尤其和故舊見面時,在彼此蒼白髮絲中彷彿看到了逝去的朱顏,更覺得生命的可貴與使命鑿鑿,真是得如聖經約翰福音九章四節所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那種時間的迫切感教我愈發明白。
閃爍神榮耀的教會
在除夕的主日早上,很高興全家人終於早起些,在老家的小鄉鎮裏尋找教會聚會,順利地到了一個過去我們希望能去但卻因人已經坐滿的教會聚會,可能因春節連假,當天尚有空位。進到教會,可以發現這是一間拓植的教會,正如一般城鎮鄉下的教會一般,硬體並不華麗,甚至有些許的侷促與陳舊,略略雜亂的陳設、一眼可以望穿的廚房裏有姊妹在忙活著中午的愛宴,加上偶有進出走動的人,這一切都與都會型教會有所差異,但從貼示的標語、牧師激盪的證道及弟兄姊妹們專注的神情,你仍然可以看到這正是神同在的聖殿,仍是一群清心追求靈魂救贖的人們共同屬靈的家園。
心情上想起自己生於斯、長於斯,及至十五、六歲負笈北上求學,在年少以前的生命從未有機會安靜心靈、坐在殿中,仰望上帝的榮耀,以致如詩歌《耶穌恩友》其中一段所吟:「多少平安我們坐失,多少冤枉痛苦白白受,皆因未將各樣事情,來到耶穌座前求。」不過蒙恩得救後,如今坐在台下,看著故鄉土地上一間閃爍著神榮耀的教會正宣揚著基督的真理、飄盪著啟迪人心的詩歌,在嚴峻的外表下,其實我心中有著無限的澎湃與感恩,因為在今天紛亂雜沓的世界裏,只有這裏,有神滿足的心意、有神豐富的救恩與慈愛,也有美好生命的見證與榜樣。
喚回童年美好回憶
當思緒安頓好後,我試著儘速將自己融入禮拜的節奏中,台前的牧師沒有著牧師禮服、沒有穿西裝打領帶,也無任何盛裝,反倒是極為家居的打扮,用帶著中南部慣有的台灣國語與夾雜著佔更多時間的閩南語,熱切而自然地放送著他的講台。對生於六十年代中部那純樸的城鎮,幼年時曾有被臨託給祖母照顧而熟悉鄉居歲月的我而言,那純真年代的點滴,我體會、我吸吮、我融入,甚至那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以致於自己是可以隨時喚起那對牛糞、豬食、稻米、甘蔗的嗅覺記憶,彷彿那一切就在眼前一般;那「牽豬哥」的鳴笛聲、那廟會時讓孩童顫驚的巨型人偶、那田間歸來的莊稼漢在水井邊半裸的洗滌,一切的一切,都是構成我心靈日記的一部分,以致於雖然眼前的牧師穿著是如此的「出眾」,甚至嘲謔自己是走江湖、賣膏藥的,但那家鄉的「土味」、那生命中最根本的質樸,是讓我與所有家人有共鳴的,即便三個孩子自小生長於台北,但從他們溫柔的笑眼中,我知道他們已經融入了講道的聖靈河流中。
佳美的生命與事奉
看著台前的牧師,聽著他或低鳴、或激昂的講章,字裏行間有著許多驚喜的生命體悟,彷彿山巔的小白花,平凡中卻有著基督的芬芳;在與台下會友的積極互動中,那平易近人、自在可親的一面,讓人相信這一個牧人是認得並愛他的羊的。
我想起約翰福音十二章廿四節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一位鄉下的牧師,不只眼前這一位,在山上、海邊、離島、僻鄉……,對許許多多鄉下的牧師傳道及師母們,我相信那從上頭來的呼召是特別艱難的,因為在生活條件、文化層次、子女教養及教會的供應上,是特別辛苦的,只是那一粒麥子的工價,卻是如此的豐厚與崇高,以致於直到如今,仍有無數的鄉下牧師在默然中安靜做工,單單尋求從神來的安慰與祝福。
過去幾年的服事生涯裏,在驚鴻一瞥的片段中,我看到了恆春的拓荒傳道、全家委身的名間牧師、專心事奉神的北斗單身女傳道及持守馬公的牧師,一個一個雖不在都會的光環、媒體的傳揚裏,但上帝的恩福卻一點也不缺乏,所經歷的服事都美的像一首詩。走筆至此,耳畔猶響起鄉下牧師走唱般的抑揚語調,想起有人寫「小鎮醫生」蔚為美談,而那像麥子般的每一位鄉下牧師是否更值得我們去關懷、去學習呢?!直到如今,那在隱藏於鄉間叢木中的一流清泉,仍然汨汨訴說著耶穌基督的救恩與至真道,感謝神,一切榮耀歸給祂。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