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 天國價值的轉換
若胯下背著一個尿袋,永遠無法拿掉,直到離世為止,不知你的感受如何?可能你會覺得這樣活著已沒甚麼尊嚴,不如死了算了,但賴碧輝掛著尿袋已兩年多,他是如何看待這永拿不掉的負擔呢?
約五十年前,碧輝十八歲時曾到艋舺教會的圖書館讀書,因而接觸到基督教。之前他從未知道耶穌,但進了教會後覺得不錯,便參加了青少年聚會,五年後也決志接受 耶穌作救主。當兵期間,他常回到教會來教導兒童主日學,並教唱主日詩歌。如此穩定的聚會奠定了他的信仰基礎,也預備他有面對將來挑戰的條件。
與洗腎機終身為伍
退伍後,碧輝在國產汽車工作,從基層管理做 起,一直做到研發部。在國產汽車做了廿四年,因公司倒閉,轉往其協力廠上班。那時他是如何發現自己生病了呢?有一天他去運動,發現不會排汗,覺得奇怪就去 看門診。榮總醫生照了超音波和驗血,發現他的兩顆腎臟都萎縮了,功能只剩六個月。他不服西醫的判斷,決定改用中醫療法,結果反而更糟,吃中藥更加速腎臟的損壞,五個月後就宣判要洗腎了。
當時他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出門前洗腎一次、到了公司再洗一次、回家再洗一次。因著體力不夠,三年後離開協力廠。後來有人請他作另一公司的顧問,每天只工作半天,目的是把他的經驗傳承下去,但實在無法負荷,最後仍然決定辭職。
每週他都要到醫院洗腎三次,那是人生極度絕望的時刻。尤其他的手臂靜脈血管較不明顯,插針時護士常插不準,總是第二次才成功,所以病友笑他是「買一送一」。洗腎的人不能大口喝水,飲食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他的一生注定要與洗腎機終身為伍了。
這期間他每週六都固定到廖明發長老家去參加查經禱告,在那裏也認識了基甸會的事工,因而便受推薦成為基甸會會員。每週碧輝都有固定讀經禱告的時間,也定期到學校去分發聖經,讓他面對生命低谷時有力量去因應。
有個神學院老師曾建議他去醫院登記換腎,雖然機會不到百分之五,但仍有一線希望。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有個少女車禍身亡,家屬捐出她的腎,經過基因比對,碧輝的情況符合所需。醫院便通知他兩個小時內到醫院換腎,否則機會就要讓給下一個。就這樣,在馬偕醫院順利開完刀,也換了腎,但廿一天加護病房的折磨,讓他的牙齒壞了好幾顆。雖然如此,但能擁有一顆新的腎臟,與以前每週洗腎三次相比,實在好太多了。
帶著尿袋行走的人
然而好景不常,三年後他的腎發現有腫瘤,怕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於是馬上將原來已經萎縮的腎臟開刀拿掉。隔年腫瘤感染到膀胱,醫生決定把膀胱、輸尿管全切除,以避免感染到新換的腎。從此碧輝就沒有 膀胱了,而是用人工膀胱。醫生在他的肚臍旁挖了一個人工造口,尿就隨著導尿管滴到尿袋裏,因而他也成為終身帶著尿袋行走的人。
沒有膀胱的人,在生心理上都是一種創傷。很少 人能體會這樣的處境,好比吃東西時,食物進到胃裏,中間沒有器官可阻隔就直接碰觸到大腸,促進腸胃蠕動,因而很容易想上廁所。雖然如此不便,但碧輝很懂得 保健,使痛苦得以減輕一些,醫生也會請他去跟其他人分享他是如何保健的。雖然終身帶著尿袋很不方便,但他不願做個可憐的病人,反而積極的活出每一天。
以積極態度做該做的事
過去碧輝曾在職場中受特殊的管理訓練,所以加 入基甸會後,做事非常積極認真,不久也被推選為支會的會長。他是全國六十個支會長中,唯一帶著尿袋服事的人,給同作會長的人不少鼓勵。他形容自己是全職的 義務會長,雖不常外出,卻可以在家中作連絡的工作,因此把基甸會賦予的目標都提前達成。不但達成了,他盼望能把這些訓練經驗作成標準化程序,可以傳承給下 一個人。
碧輝的工作哲理就是幫助人,他常引用林語堂的一句話:「百分之九十九進入耶穌基督信仰的人,都是透過別人的關懷。」而去關心別人的需要,讓人相信耶穌,能明白主的大使命,是他的人生目標。
人有一天都會離世,我們都是寄居的客旅,帶著尿袋的碧輝更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常以路加福音十六章九節來提醒自己:「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 去。」他知道自己活著就是神的見證,若要活得有價值和尊嚴,就要照神的法則去行,而不能照己意而活。
在地上能實踐這句話,辭世時雖有悲傷,但進入永恆卻有更多人歡迎,因為他把錢財、智慧、時間都投資在神國的需要上。對今生歲月能不留戀的人,才能對永恆的國度有更深的盼望,所以他常說:「要學會作價值的轉換,投資在天國裏,才會有永恆的價值。」
若不這樣為主而活,他要做甚麼呢?難道在病床上自怨自艾就會更好嗎?自憐式的怨歎,只會產生更絕望的結果。因著碧輝認識神的真理,所以不隨從宿命論,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做應該做的。
有個針對九十幾歲長者所做的醫學研究報導指 出,當研究者問這些老人:「如果人生還能再來一次,你會作何改變?」大多數的人都說:「我會多做一些事情,好讓這些事情在我死後,仍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這就是賴碧輝的生命故事,雖然他終身帶著尿袋,但仍想多做一些,好讓這些投資將來能成為天國價值的轉換。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