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24,107

【真實故事】 從歷史軌跡中找回自己 ——李棟良的生命故事

文/ 李鴻志 採訪整理

       美國總統杜魯門曾說:「喜歡讀歷史書的人不一定會成為領袖,但領袖一定喜歡讀歷史書。」若有人能釐清自己與上帝之間的歷史,必明白將來會在何處度過他的永恆。

       李棟良對歷史的喜好並非與生俱來,卻是從上帝得到改變。棟良的父母多年前都信了主,也常去教會,但棟良對父母的信仰卻存有很多的疑惑。

自覺被偏待的童年

       隨著政府遷台,定居後,李媽媽接連生了六個孩子,因著壓力沉重,打麻將、抽菸便成了她的消遣。有一天,有個鄰居向李媽媽傳福音,沒想到她一進教會就愛上了,之後也邀丈夫陪同,沒想到先生去了之後,比她還投入教會生活。只是母親抽菸的習慣一直沒有改變。另一方面,身為家中老么的棟良,也覺得母親偏愛哥哥,因為出遠門讀書的哥哥,只要回家就有燉全雞可以補身體。

       棟良對父親也存有恨意。有一次,他沒等到過年就穿上新衣去教會,卻被另一孩子扯破了,他向父親告狀,父親非但沒有安慰他,還賞了他一巴掌,說:「還沒過年,為什麼這麼早就穿出去呢?」從那一天開始,棟良就恨他的父親,也決定將來要棄養他。

修復和父母的關係

       國小畢業那年,棟良被父母半勉強著去參加教會的夏令營。那天的講員是彭蓮生師母,她拉著手風琴,用法蘭絨講解「瞎子巴底買」的故事(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當下,他覺得那個巴底買就是自己,因為他看不見上帝。會後,他被帶到一個小房間禱告,第一次看到自己心中的苦毒與罪污。認罪祈禱後,深覺上帝與他同在,那一年也決志受了洗。不過與父母恢復和好的關係,是在新兵入伍的第一次懇親會時。

       那一年,年邁的父母從基隆來看他,他非常感動,也化解了多年來對父母的恨意。那天,他在日記上寫著:「看著他們的背影離去,我知道他們是我的父母,但因著太多頂撞、太多不諒解,讓我錯過了許多和他們和好共處的時光……。」

要有好的見證

       由於軍中生活苦悶、壓力沉重,棟良學會了抽菸。退伍後,身懷美術專長的他投入教會服事,也在設計公司和出版社上班。有空時,和同事一起抽菸聊天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他穿著自己設計的一件印有基督信仰標語的T恤來上班,卻遭同事嘲笑。他知道自己如同兩面人一樣,在同事面前沒有好見證,聖靈感動下,他跟同事說:「我是基督徒,從今天開始我不再抽菸了。」之後,他就不再碰菸,甚至連聞到菸味也覺得反感。

進入福音機構工作

       後來,基隆教會的牧者鼓勵他:「既然你對福音工作有熱忱,何不去福音機構服事呢?」於是他便投履歷到「宇宙光傳播中心」。林治平總幹事在面試後特別強調:「你要確認是蒙召而來的,你來就是傳道人。這裡沒有人是你的老闆,我們常發不出薪水,若缺錢就去找上帝要。」棟良要求的薪資遠高於宇宙光所能提供的,也因此讓他正視自己需要有上帝的呼召。

設計基督教歷史掛圖

       棟良在宇宙光從本行美工設計開始,同時也參與文字、廣播、佈道、輔導等工作,讓他紮實地被訓練成一位多面向的傳道人。後來,他選擇進神學院進修,也去開拓教會,幾年後仍回到他所喜愛的宇宙光來服事。近幾年,宇宙光所展覽的基督教歷史掛圖,有很多都是他與他的團隊所設計的。

       去年適逢「和合本中文聖經翻譯百年慶」,宇宙光出版了一本《上帝說華語——聖經中譯與華人文化歷史圖片展導覽手冊》,其中的文編、美編正是棟良和他的妻子。他相信最好的出版者也應該是最好的行銷者,因此,他常帶著掛圖到世界各地去展覽,好讓更多人知道基督教是如何傳到中國的。

影響深遠的宣教士

       藉此,他不知不覺走進與宣教士同行的歷史軌道中。在眾多來華的宣教士裡,影響棟良極深的一位是麥都思(Walter Medhurst)。他十五歲時在英國是一位印刷工人,二十歲回應上帝的呼召前往中國,立志成為印刷宣教士。他曾在馬六甲、雅加達等地等候中國福音的門打開,一等就是二十年。來華宣教的四十年中,他成了中國引進西方印刷設備與技術的關鍵人物,也是中譯聖經最主要的翻譯委員。

       正如馬禮遜翻譯了第一本華語聖經《聖天神書》、和《華英字典》,影響了西方宣教士對中國的認識;麥都思也將聖經和基督教信仰,寫成華人基督教的《三字經》,幫助孩童整全的認識福音。

重尋歷史的軌跡

       我們多數人常為眼前的事而打拼,因此忽略了前人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貢獻。我們需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同時也不可輕忽歷史的軌跡。但誰能幫助我們重尋這條路徑呢?棟良知道華人基督教歷史對教會和宣教有極大的影響,所以不辭辛勞地推廣,為要讓更多人從歷史中找回自己,並完成上帝所賦予的大使命。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