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171,587

【真實故事】 當天父牽起我的手――張若琳用畫作傳主愛

文/ 黃秋芳 採訪整理

       張若琳自小喜歡塗塗畫畫,曾代表學校出去參加美術比賽,她說:「以前我覺得作畫只是一種興趣,是屬於個人獨有的小小世界,但當天父牽起我的手時,我的生命就不再一樣。在進入教會小組前,從來就沒有想過會當繪畫老師,更不曾奢望開畫展或成為職業畫家。」

渴望有個家

       小時候居無定所,跟著四處打零工的父親搬了十八次家,在若琳幼小的心靈裡埋下許多害怕的不確定感,每搬一次家就失去一群好朋友,生活不斷的被打破再重來,以至於不敢擁有,是因為害怕失去。渴望一個安定的家,竟是若琳小小心靈最深層的夢想。

       在當時普遍貧窮的台灣社會,要購得一塊棲身之地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若琳看著父母每天辛苦工作,她和弟弟就主動地做好能力所及的家務事,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農忙時,跟著父母搬到梨山採收水果,農收過後就另覓生計,哪兒缺工就往哪兒去。這也塑造了若琳吃苦耐勞,凡事忍耐,不輕易向命運低頭的骨氣。

       若琳國小一、二年級住蘆洲,三年級搬到豐原,直到國中畢業後,家裡沒錢讓她繼續升學,就到潭子加工出口區當女工,當時爸爸賣水果,媽媽做家庭剪髮,她下班或假日就當洗頭妹,協助家裡的經濟好轉是全家人共同的目標。若琳存到第一筆學費後就報名烏日明道高職的美工科,半工半讀,畢業後繼續工作,家境改善了,也漸漸累積了一些財富。

想靠著投資脫貧

       結婚後,照顧公公是若琳的第一個功課,而對婆婆卻也充滿憐惜。婆婆幼年讓人當童養媳,吃了不少苦,長大後卻不是如願嫁給當家的公子,而是廿九歲時被「轉送」給公公為妾。婆婆生了一子三女,母親對兒子的呵護與依賴,若琳了解也順服。婆婆今已九十六高齡,在安養院,他們夫妻也盡心照料。

       若琳生了龍鳳胎後就當起全職媽媽,孩子上學後,若琳開始擁有一些空閒的時間,手邊有一些錢就跟著朋友小額投資房地產。「投資」就像賭博一樣,心裡總是押著勝算的籌碼,嚐過一點甜頭後就擴張了自信的邊界,小時候貧窮的悲歌,讓若琳更想靠著投資脫貧。持續一段時間的獲利,讓她勇敢的送兒子出國唸書,彌補自己心裡曾經失學的遺憾。

在失去時找到真光

       放在別人口袋裡的錢總有風險,當若琳知道辛苦積攢的錢財拿不回來時,她就像是一隻中槍跌入深谷的麻雀,動彈不得。當時若琳有一位罹癌的阿姨需要她照顧,她心力交瘁,兒子的學費沒了,也讓她萬分痛苦,心裡更難原諒那位邀她投資的夥伴,悔與恨幾乎要腐蝕掉她的心靈。

       當若琳到了彈盡援絕,正想告訴兒子無法再供應他的學費時,慈愛的天父派天使及時出現,胡雲珍姐妹傳福音給她,並介紹蕭蓓霖讓她認識。從此,三個人成為一個屬靈的生命支持小組,後來若琳進入旌旗教會,也在小組裡得到培育,漸漸學會原諒傷害過她的人。加拿大詩人科恩說:「每樣東西都有裂縫,因為只有這樣,光才進得來。」若琳願意謙卑、安靜的降伏在神的面前,聖靈的光讓她看到生命的裂縫。人性的自私貪婪,軟弱驕傲,自古至今,人皆有之,活在罪惡泥淖裡的人無法自救,只有耶穌是唯一的救贖。

生命如鷹展翅上騰

       當天父牽起若琳的手時,她的生命開始有了真實的喜樂,作畫的夢想像加了翅膀一樣的展翅上騰,經濟也逐漸翻轉。演講的機會來了,畫室的學生也來了,若琳又做了一件更勇敢的事,就是進入東海大學美術系,把以前空缺的學位補滿,再繼續攻讀研究所,專研膠彩繪畫。

       不可思議的恩典不斷湧現,若琳連續得到二○一五全國美展水墨類優選及東海師生聯展水墨類第一名、二○一六東海師生聯展膠彩類第一名、二○二○綠水大賞玉山獎及台中典藏資料庫收錄藝術家,和美國Creative Quartercy創業季刊藝術比賽第62屆獎項得主。二○二一年膠彩作品「悸動」在第26屆大墩美展膠彩類入圍、五月在經濟部台中軟體園區舉辦「藝韻」師生聯展,八月也推出一場個人畫展。

所走每一步都是恩典

       耶利米哀歌三章廿五至廿七節說:「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若琳回望過去的日子,原來每一步路都是現在恩典的基石。孩童時期的搬家讓她有機會見識到多種職業最底蘊的色彩,童年的分離焦慮也成了活化畫作景物的情感。

       神的信實極其廣大!祂所允許發生的事必有祂的計畫,萬事互相效力,讓愛神的人得益處。每個早晨都是若琳新的開始,作畫前先安靜禱告,求主牽著她的手,讓畫筆在聖靈的感動中揮灑。若琳深信,我們是藉著主耶穌,因信才得以進入現在所站的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