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24,932

【超越死亡】 挪開石頭

文/ 陳季讓

     「耶穌又心裡悲歎,來到墳墓前;那墳墓是個洞,有一塊石頭擋著。耶穌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那死人的姊姊馬大對他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約翰福音十一章38-40節)

 

死人會復活?

       有一年復活節,因為教會要在梧棲童綜合醫院舉行平安音樂會,便請一位姐妹向蛋商訂一千四百顆蛋。當時接洽的老闆娘好奇地問:「教會最近有什麼事,甲教會要四百顆蛋,乙教會要七百顆蛋,你們教會要的更多?」該姐妹隨口便回答說:「我們要慶祝復活節啦!」那位老闆娘沒有聽明白,便問說:「什麼復活節?」姐妹解釋說:「我們的耶穌從死裡復活啦!」老闆娘臉色大變、吃驚說:「有影無影,死人會復活?妳是要驚死人喔!」

       是啊,真的假的,死人會復活?要是真的好像問題更大了?民間哭喪的習俗中常聽這樣呼喊:「阿爸(阿公),你轉來啦!」要是阿爸真的就此回來,不曉得會不會嚇死在場所有孝子孝孫。

 

復活,信仰的力量

       約翰福音十一章卅八至四十節記載耶穌受難前,最後一次所行的神蹟。在神學院教授「敘事文體解經講道」時,常喜歡問學生:就這段故事來看,復活對死人有意義還是活人?不明白?更直接的問就是:復活對當事人拉撒路有沒有意義?別急著用膝蓋回答喔!問題關鍵在於他知不知道自己死了?可以確定的是,就一場戲的角度來看,拉撒路顯然扮演一句台詞也沒有、近於跑龍套的角色。若是這樣,復活怎麼會對他有意義呢?如果耶穌所說「看見神的榮耀」是指拉撒路復活,無論是耶穌說這話的對象,或經歷整件事頭尾的,顯然是馬大和馬利亞兩位姊妹,並在現場的鄰舍親友。這個故事最後的註解是:「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45節)

       這敘事很像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約翰福音二章11節)由於我們缺乏死亡的經驗,因此,對於復活想像力有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難怪復活反倒成為嚇壞人的怪力亂神。但我們若從活人的觀點思想復活,那就有許多的空間和可能性,讓復活成為一種信仰的力量。

 

永遠不會太遲

       從拉撒路生病、兩位姊姊急忙請人通報不遠處的耶穌,她們心中想的是同樣的事:「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兩姊妹對神能最大的想像就是「不死」。只是當死亡發生時,便意謂著遲了、來不及了。死亡將一切歸零,奪去所有可能性,就此定義生命的虛無。然而,當耶穌把拉撒路從墓洞叫喚出來後,復活發生了;耶穌藉此回答兩位女士:復活就是永遠不會太遲(Never Too Late!)這就是神的榮耀,是活人所經歷的復活。

 

跨越死亡的能力

       神的能力不會被死亡所限制和定義;死亡是可以被勝過、跨越與克服的。使徒行傳的教會正是「活人之復活」的證據;所信仰的耶穌被釘死了,他們卻脫胎換骨成為不一樣的人。「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使徒行傳四章13節)早期教會處處受到打壓,卻同時具有撼動世界的力量,「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使徒行傳十七章6節)基督徒不見容於當時的社會,卻在保羅為抵達羅馬之前,教會已插旗在帝國首都。長達三百年的逼迫歷史,有無數的殉道者,他們卻用鮮血改變整個歷史的顏色,主後三八○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國教。

       整個早期教會歷史,就是根植於基督復活的故事。就如同保羅所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哥林多後書四章7-10節)

 

信,必看見神的榮耀

       這些都是活人經歷的復活,是復活的活人觀點。那是一種逆轉勝、敗部復活、咒詛成為祝福,是一轉身機會就在。是山窮水盡時的柳暗花明,是窮途潦倒的生機再現,是失敗羞辱的重返榮耀。在神沒有太大、太難、太遲的事。如《使徒信經》的告白,我們相信終末、身體的復活與永生,但這大能卻是今天便可支取經歷的。

       拉撒路是「Never Too Late!」的隱喻,是活人經歷的復活,是上主無窮大能的展現,是神在人間的榮耀。在死人和神的榮耀間,唯一的阻擋是「一塊擋石」;唯獨信心能挪開它。如耶穌對馬利亞所說:「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把失望、沮喪,容易放棄的石頭從你生命中挪開,讓基督復活的大能,在那看似失敗、艱難、遙遙無期的事上,顯出能力和榮耀,讓自己成為榮耀現場的目擊者。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