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73,990

【神觀點】 新與舊的迷思

文/ 陳萌祿

      今年的兩個年很接近,先來一個「新年」,月底又要迎接「舊曆年」,看來不是「送舊迎新」,而是「送新迎舊」,且對舊曆年的重視大於新的,豈不妙哉!所謂「炮竹聲中除舊歲」,敢問哪個是「舊歲」?哪個是「新年」?
新、舊哪個好
       台語很有趣,去年叫「舊年」,在台灣,我們每年要迎接兩個新年,送走兩個舊年,那麼「Happy New Year」是指哪個年?生在台灣的你,是否曾經困擾過?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對著日新月異的科技掀起的風潮更迭,這一刻的現在,瞬間成為下一刻的過去,特別在年度更替的時刻感觸特別深。面對新年,充滿期待與希望;回顧舊年,卻不免失落與惆悵。新舊之間折煞人也。
       主耶穌曾說:「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路加福音五章39節)陳酒比新酒珍貴好喝,這是公認的。老友亦如老酒,愈陳愈香。依稀記得一個故事:一位老教授在授課時引用聖經,立刻引來某位學生輕蔑的撻伐:「先生!這不是又古老又過時的東西嗎?」老教授不疾不徐地說:「年輕人,請站起來,用力踩一踩這個地板;再到外面抬頭看一看太陽。這兩樣東西的年紀都是以億來計算的,你會說他們又古老又過時嗎?」……年輕人啞口無言!

舊的不全是好
       然而,萬事萬物都是古老、古舊的好嗎?老酒、老地球、老太陽似乎並不能就代表萬事萬物的性質都是老的或舊的好。甚至我們的心理質素也不允許。你喜歡舊車還是新車?你還在用黑金剛手機嗎?家裡的電視還是那種又厚又重的機種嗎?記憶中很深刻的一件事:以前所有的簡報、講道、演講、敬拜讚美……都很盛行使用投影機,其實也蠻好用,但當Powerpoint推出後不久,投影機就銷聲匿跡了。
       我有一個十個月大的外孫,跟他爸媽住在澳洲。我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看到女兒傳過來小寶貝最新的小短片及照片。舊片不是不好,但我總是在期待新的。有時,一天沒看到短片,還會稍覺惆悵。

聖經有舊約與新約
    基督教信仰強調「心意更新而變化」。事實上,舊的也難留,就像耶利米哀歌三章廿三節所說的:「每早晨,都是新的。」聖經也有舊約與新約。舊約是基礎,新約是成全。沒有舊約,我們無法了解新約,但若只有舊約沒有新約,我們的救贖也不夠全備。舊約是影子,新約是實體。「日子將到,我必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利米書卅一章31節、希伯來書八章8節)。「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希伯來書八章13節)你還牽著牛或羊到祭壇去獻祭贖罪嗎?不會的!舊約的獻祭制度讓我們了解,要贖罪非同小可,是要流血、犧牲生命作代價的。
耶穌救恩亙古常新
       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為人類的罪付出無與倫比的代價,而祂在十字架上死前最後一句話:「成了!」(約翰福音十九章30節)雷霆萬鈞地宣示了這救恩的完備!「(基督)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希伯來書九章12節)「……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希伯來書七章27節下)「凡靠著他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希伯來書七章25節上)這個古舊十字架的救贖道理雖然已經歷經超過兩千年,但還是亙古常新。多麼完備無比的救恩!
新造的人有新生樣式
       主耶穌也曾說過:「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路加福音五章38節)基督徒必須除掉舊的石心,接受上帝所賜給我們新的肉心。我們已經拋下舊約時代獻祭贖罪,改為相信並接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是我們唯一的完美救贖。「信他(基督)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三章18節)而接受這個新的救贖信仰的人就是個新人。「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
       新人就要有新的樣式:「 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 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 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四章20-24節)新人也必須行出新的行為:「 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馬書六章4節)

上帝真道萬古常新
       人類無法抗拒新時代的來臨,特別在AI世代,一切變化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但無論世界怎樣變化,一個有基督新生命的基督徒所奔向的最終目標,就是聖經中所描述,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新天新地和新耶路撒冷。「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啟示錄廿一章1節)舊約也記載新天新地:「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 」(以賽亞書六十五章17節)你說舊約真的舊嗎?
萬物都會變舊,唯獨上帝所啟示的真道萬古常新。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