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觀點】 不願和睦 難走天路
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for they will be called children of God.馬太福音五章八福之七。所以這篇文章,不是道德勸說或綁架,是人的生活與生命所必需。人若願意接受並實踐,獲益至少一千八百年!和睦關係可真重大呀!
本文從「神」的觀點看和睦,大不同於從人文觀點。也因為「神」字用法浮誇,有必要界定;並以三個比喻故事與諸君探討與共勉。
不是築牆是造橋
天時、地利、人和為華人文化的三才。話說有兩兄弟為了爭家產,「本自同根生」,卻鬧到「相煎何太急」。兩家各有一棟房子,中間隔著溪流;卻已老死不相往來了。有一天,有個木匠來到村子打零工。哥哥拿錢給他,說:「你去買木板築起一道牆,我不要看見對岸我弟的那一家。今天我要到外地出差,拜託你啦!」
傍晚哥哥回家一看,嚇一跳,木匠沒有築牆,而是造了一座橋。正在納悶,看見弟弟走近橋另一端,哥哥走了過去,兩人在橋上相擁而泣,正是 「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個木匠可比擬來到人間的耶穌基督——一個使人和睦的使者。
使人與神和好
以弗所書二章可稱為「和睦篇」:「……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神已經向每一個世人遞出橄欖枝,人要嘛伸手接受,不然就轉身離去,不會站在原處不動吧?
與神、與人和睦
常聽人說「宗教都是一樣勸人為善」,然而信仰基督應該更正為,「基督勸人與神和睦,但也要求人與人先和睦」;因為耶穌在馬太福音六章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簡言之,神與人、人與神、人與人都要和解和睦;自己是人,也要原諒自己,這樣就可以坦然無懼來到神的施恩寶座前,一同坐席。
因為「神」字用得過於廣泛,難於一一界定。本文指的是信仰基督的神,在英文是大寫的God,不是小寫的god,也沒有女神goddess。神告訴摩西祂名為「自有永有=I AM WHAT I AM=耶和華JAHOVA,這位神是宇宙萬物和人類的創造主=The Creator,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Trinity)的神,是基督徒所信仰、信靠的主/上主/阿爸父=天上的父=Lord=Aba Father / Heavenly Father。孔子說為政者「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神之名更是如此。
代代相傳的罪
成為基督徒的人會有三個家:天家、本家、教會的家;家家都有和睦問題。本家的不睦,始自人類第一對夫妻,當他們違背神的律法,不吃生命的果子,而是選擇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企圖自己也可以像神一樣厲害。從此這個像病毒一樣的罪/sin流傳擴散在人世。包括不和、不睦。
以智慧化解矛盾
再以第二個故事來探討,有個小孩問爸爸:「人是怎麼來的?」爸爸說:「起初神造男造女,亞當和夏娃結婚,生了寶寶,寶寶們長大了也結婚生子,就像爸爸媽媽結婚,所以有了你。」小孩點點頭。
他再問媽媽同一個問題,媽媽說:「很久很久以前人類祖先是猴子,經過很多很多年,站立起來變成猿人,再經過很多很多年,變成了現在的我們。」小孩聽了,去問爸爸:「是不是你騙我?媽媽說我們人是猴子演變來的。」爸爸笑了笑說:「我沒騙你。媽媽講的是她家那邊的祖先。」這個父親以智慧、幽默、包容來化解矛盾,也「避免給魔鬼留地步」。
自以為對的生氣
人與人不和睦原因林林總總,是否有一種來自自我(手+戈)?第三個故事發生在倫敦火車站,有個女士因等火車的時間還長,便進到咖啡店,點了咖啡和一包餅乾,拿了一本雜誌,坐下來閱讀。後來有個先生坐在同桌對面,看著報紙,卻伸手拿她的餅乾吃,她驚訝又生氣,並且發現,每次她拿一塊,他也跟著拿一塊……。後來她尋思:「最後一塊了,看他會怎麼樣?」沒想到他拿起來,折了一半,遞給她一半,女士生氣地接過來。
上了火車,打開包包拿東西,才發現她的餅乾在包包裡。原來是她吃了人家的餅乾,最後對方還禮貌地分給她一半。故事的寓意並不難懂:當我們生氣指責人,食指指著對方,其餘四指不是指著自己嗎?人若及時自省,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生氣,預防和睦關係遭到破壞。
彼此和睦的美善
詩篇一三三篇雖短,應許卻深遠廣大:「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祈願諸君尋思,這麼偉大的神都願意主動與我和解,我有什麼理由不與祂和解、與人和睦呢?並且百利無一害,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