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角落】身上有異味的女孩
美芸,高高瘦瘦,是一位白皙清秀的國三女孩。她和其他同學一樣,過著早出晚歸,每天與模擬考卷為伍的日子。她的成績中等,不被讚美也不會被罵,這是她的生命態度。
芸平日不多話,下課時常獨來獨往,但這也不是特別的事,很多同學都是這種性格;她自國一開始就自己騎腳踏車上下學,這點也和很多同學一樣;親師懇談會不曾看過她的父母出席,但很多家長也都因忙碌而缺席。因此,三年來,導師和同學都不知道她心裡藏著多少辛酸,或許,因為她是一個不唉不哼的乖乖牌孩子,容易被忽略。
直到有一天,美芸身上出現異味,持續幾天仍無改善,同學開始耳語四起。有同學私下提醒她,她卻只是低頭淡淡地回答:「有嗎?」卻在眉宇間鎖著一層焦慮。班導師也發現同學間的小小騷動,於是約美芸中午休息時間到教師休息室聊聊,這讓美芸整個上午都忐忑不安,午餐後在同學怪異眼神的目送下,她怯怯懦懦的離開教室,孤單地走過一段長廊,為了避開路過教室投射出來的眼神,她把頭放到最低,看著兩個鞋頭在規律中競走。
她不安的走進教師休息室,班導的微笑讓她釋放不少壓力。班導從身上的味道開始關心起,層層推問,直到兩人都泛著淚光。原來,美芸的母親是父親家的外籍幫傭,生下美芸後就被遣送回國,父親的元配非常不諒解這段婚外情,曾強烈堅持要把孩子送人,才能保住原來家庭的完整,但父親不忍心,怕孩子被虐待或無家可歸,當時父親五十五歲,身體硬朗,還能工作養活一個女嬰。
父親還有三個孩子,他一樣疼一樣愛,但在元配不肯讓步下,他只好帶著美芸搬出去住。父親的薪水還夠支付房租及保母費,再扣除簡單的生活費後已沒有太多的盈餘,幼稚園是公立的,父親的擔子較輕省。她國小下課後自己走路回家,先洗米煮飯,等父親下班買菜回來後再一起吃晚餐。
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讓她補習,她很羨慕同學可以學樂器或舞蹈,對她來說夢想是奢侈的,但她沒有放棄。她常常想著,以後工作賺錢時,要為爸爸買個舒適的房子,還想把媽媽找回來一起住。旅遊是美芸的夢想藍圖裡最渴望也是最困難的一塊,國小到台北畢業旅行打開美芸的人生視野,也讓她更勇於逐夢。
父親在兩年前中風,經過醫治有改善,可以行走,也能做簡單的家事,但不能工作就讓家裡的經濟陷入困境。父親會到附近的公園運動,結識一些年長的友伴,聽說了洗髮精及沐浴乳的做法,為了省錢,父親就照記得的配方加一加,也不知道哪裡出錯,使用後才讓身上發出異味。
班導安排了一次家庭訪問,得知美芸的住處有多簡陋,呈報讓校長後,校長不只為美芸申請清寒獎學金,還要求全校的老師要徹底做一次全面性的家訪,主動去發現需要幫助的學生,並全力協助,讓「全人教育」的關懷真切地落實。班導也陪美芸去一趟全聯,買了她喜歡的清潔用品,從此美芸身上的異味消失了,班導暗地裡也做了許多橋樑的工作,讓她漸漸變得開朗,成為班上受歡迎的人物之一。
美芸是活在富裕社會裡的貧窮角落,這些角落默默地躺在人心高樓的蔭影下,靠著一絲絲餘光,微弱的喘息著。是否?高雅的現代人,寧願頂著一身時髦的空殼,走向燈紅酒綠的繁華,追求霓虹的幻漫,也不願走進狹窄的小巷弄,去關心黃燈泡下那顆堅毅的靈魂。如果,外勞與外配是那個角落,是否「角落」的意義會離我們更近一點。善待客旅吧!這是基督徒活出愛的表現。
利未記十九章卅三至卅四節:「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申命記十四章廿九節:「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和你城裡寄居的,並孤兒寡婦,都可以來,吃得飽足。這樣,耶和華─你的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馬太福音五章十六節:「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