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1,114

【迷網不迷惘】 世代下失落的群體

文/ 陳鳳翔

  最近懷念起小時候。絕非老了,而是發覺我的小孩與班上同學的共同話題不多。因為這個世代太多元了,大家看的影片或節目都不同。即使是目前最夯的電視劇《後宮甄環傳》或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不是隨意可以與人暢談精彩情節,因為看的人還是少數。

  小時候,電視只有三台,大部分的時間,螢幕打開是沙沙沙沒有畫面的。要到了傍晚四、五點,某家電視機大聲傳來卡通片的主題曲,街上所有遊玩的小朋友立即鳥獸散飛奔回家。《科學小飛俠》、《小甜甜》、……不是只有看的當下享受。隔天回到學校,還可以跟同學口沫橫飛、你來我往溫習昨日劇情。上了國中則瘋港劇《楚留香》,主題曲人人都會唱。班上女同學們還為了沈慧珊、蘇蓉蓉,哪一位才是楚留香的妻子,爭的面紅耳赤。

唯「我」獨尊的I世代

  如今,社會多元化,加上網路科技催化I世代的到來。蘋果電腦iPhone、iPad、iPod與iMac,對準每個I(我),投「個人」之所好,滿足「個人」之需求。所以,「我」看我愛看的電視、電影,「我」聽我愛聽的音樂,「我」看我感興趣的文章。

  「我的」、「我的」、「我的」,「我」到最高點,越來越少見全家人一起笑看著相同的節目,而是越來越多見老公一台iPad看財經消息,老婆一台iPad看韓劇,小孩一台iPad打電動。

  「我」不用委屈自己看「你、他」愛看的電視,「我」不用委屈自己聽「你、他」愛聽的音樂,「我」不用委屈自己看「你、他」感興趣的文章。新一代的生活模式和習慣,徹底改變。群體最小單位——家庭,也越來越不敵唯「我」獨尊的現代潮流衝擊,不難想像數十年後,彼此的共同回憶會比過去的人還要少上許多。

  誠然,我們仍在群體中。 但,個人要的只是群體帶來的好處,群體只是個人取悅自己用的工具。像選台器,「我」厭倦了這群體,就換下一個群體。基督徒也不例外,蒙耶穌恩典救贖的罪人應該要「在基督裏」,進入教會,與其他肢體一同敬拜上帝、彼此建造、互相服事。但越來越多的基督徒這間教會看看,那些教會走走,換教會像女人換衣服一樣, 看這牧師講道不夠精采,嫌詩班獻詩難聽、長執和主日學老師很爛,說走就走。他們看見問題,卻不願意捲起袖子委身來幫忙解決問題,只坐等他人來滿足自己。然而,群體之所以能對各個成員發生影響,並能產生出巨大的動力,就是因為在群體中,成員彼此在行為上相互作用,互相影響,互相倚靠,互相制約,個體在其中拓 展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漸次成長。這些基督徒還不自知已失去耶穌為祂子民所預備的上好福氣。

重視個體卻失落了群體

  自己信主第一個加入的群體——大學基督教社團。課業、服事蠟燭兩頭燒,有時不免羨慕那些納涼、不接事工的契友。然而,畢業後,還有連絡的,都是當年一起奮鬥過的夥伴。聚在一起回首當年,講到精彩之處,孩子們都放下手上的電動,湊過來聽。沒委身奉獻過的人,這種深刻的幸福,自是無法體會。

  古代,只有群體,沒有個人。甚至,群體也是假的,不過是金字塔頂端統治者滿足其個人私慾的藉口。如今卻矯枉過正,太重個體,而失落群體。基督教也受I世代思潮影響,過多強調個體的蒙福,例如「上帝賜下恩典夠你用」、「耶穌能解決你人生一切的問題」。

  這兩句話百分之百正確,但不夠完整。一些信徒便只看到上帝賜下恩典夠「自己」用,而不會想到自己要效法耶穌成為眾人的恩典;只求耶穌解決「自己」人生一切的問題,而不去思考他人的人生難處,我們有責任要分擔。太看重「自己」,反而無法擁有安全感。

  然而,耶穌卻是反過來,祂說「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個人需用的一切東西,天父上帝都知道,不用憂慮。」這才是完整的教導。是但對於唯我獨尊的I世代人們,這段話艱澀難懂。然而這奧秘,每個曾在基督裏的群體委身過的人,卻都能明白。

  照著耶穌的話去行,「他的國和他的義」放在「自己」的前面,更能帶來真平安。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