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59,034

【真實故事】 我,怎麼會信了主?

文/ 管於寧 口述

       很多老同學感到奇怪,我這樣的人怎麼會信教;對那些自己還不明白的聖經説辭,我居然能放過!

困境中成長

        我的父母都大學畢業,祖父是軍醫。父親在一九五七年受到整肅,母親在文革時被下放到山鄉。我文革開始時讀初二,因學校停課,十六歲下鄉插隊。在紅旗下長大的我,曾對共黨、領袖篤信不疑,但看到各種不公平,和因家庭背景被社會排斥,漸漸對自身前途産生擔心,熱情逐漸消退。

       一次偶然與同學談話,讓我重拾數學,最終在高考制度恢復後考上重點大學。四年本科的成績優異,被留校任教、搞科研,後來在職讀碩士。我雖然欣賞自己,但在學習和工作中也常感到挫折沮喪。

       大三時,看了一本小説《晚霞消失的時候》。書中描述一位出身前朝國軍將領家庭的女孩,在受敵視的環境中,依然有非常好的人品和心態,平和尊嚴地接受歧視和處置。她的平靜來自她愛的「天家」。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對基督教正面而美好的描述,是一種令人安心且能被接納的觀念及價值觀。

由熱情轉為冷淡

       我開始對基督教感興趣,就在禮拜天去了文革劫難後開放不久的教堂。在那兒遇見一位金陵神學院的老師。我提出想買一本聖經,沒想到這件事卻困難重重。後來想通過香港良友電台購買,被父母堅決制止,認為會給家裡帶來政治麻煩。

       到美國後,第一次在台灣學長的書桌上見到聖經,開始與華人基督徒來往,也擁有了自己的聖經。原以為只要像以前自學數、理、化那樣,將聖經好好看一遍就能理解上帝。但開始讀,才發現與我的想像差太多!

       聖經譯文拗口,既不是神話也不是完整的歷史,我很快就放棄了。後來,假期受邀去過幾次教會,卻很難接受聽到的道理。開學後全力投入學校的課程,對上帝的熱情也漸漸冷卻。

雖嚮往但仍不信

       在美國的第一年春天,有位同科美國同學熱情傳講上帝,邀我去他們教會的校園團契。在那裡認識了一位鋼琴博士生Y,看見她在緊張的考試期間還是堅持參加聚會,平靜地去教會司琴、敬拜,令我十分仰慕。她説要做上帝要她做的事,如果是上帝為她安排的道路,一定會為她成就。她的平靜和信仰的力量令我無比嚮往,但仍不信。

       Y常與我談福音,後來帶了幾位女孩來我住處,要我決志信主。面對她們熱切的臉龐我真想説「我信」,但還是無法騙人騙己。交談中,覺得她們講不清楚,仍執意要我決志,心生反感,就拒絶了。這使得她們與我決裂,再相見時都不搭理我了。我雖因此感到輕鬆,卻在心裡感覺自己好像放棄了一項事關人生的追求。

選擇相信 接受救恩

       我常想起Y那來自信仰的平靜,就決定再回到「辛城教會」,與上帝重新開始磨合。當時教會的弟兄姐妹都覺得我很令人頭痛;在查經班中,我不依不饒地揪住一些難解的問題,讓他們無言以對。當年的傳道人Mary,曾為我的救恩花了很多時間和口舌。

       不知不覺中,事情起了變化;並不是我明白了聖經中的問題,而是漸漸覺得這些不再那麼重要了。基督徒對事、對人,與世俗不同,已顯示出上帝的存在及在他們生命中發出的光輝。最終,我做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擇,選擇相信,選擇靠著上帝的恩典,以基督的標準改變自身的價值觀。

上帝恩典一直同在

       接受洗禮那天,弟兄姐妹都頌讚「哈利路亞!」。有些人後來跟我說,沒想到我會信主,證明了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

       成為基督徒後,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路,曾以為考上大學是靠自己的奮鬥,仔細想來,是上帝引導著我前行。上帝的帶領也讓我看到人的罪性,除了自私、貪婪、嫉妒之外,最大的惡是對上帝的忽視和漠然置之。

       如今,我要時刻謙卑自己,以耶穌為我生命的主,時刻順服祂的帶領和陶造。雖然我的成長、信仰之路曲折坎坷,但上帝的恩典一直同在,上帝的護佑不曾離開過。

 

(整理/簡海蘭 )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