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力】 這樣教養更有力
三個孩子未成年時,我收到一位前輩的信,鼓勵我對孩子要做金、銀、寶石的建造,而不是草、木、禾稭的教養。現在孩子都成年了,我回想起幾位影響我的長輩,他們的孩子都彬彬有禮,令人讚賞,而我自己的孩子也都成為有用的人,使我這做母親的大得安慰。
避免這樣對孩子說話
父母親對孩子說的話,或不說的話,都帶有力量。有些話是絕對要避免的,如果父母親沒說這些話,兒女是有福的,應該感謝父母。避免說這些話不容易,我們需要立志不說,不然照著天然的血氣,很容易脫口而出。甚至我們在新聞中也不時聽到父母對兒女從經常暴粗口,變成動手,甚至長期家暴。
有些孩子心中印著不可磨滅的傷痕,因為父母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口或手,也沒有敬畏神的心,傷害了最愛的兒女。這些值得父母警惕的話包括:
不比較、不羞辱
一、避免拿兒女與別人比較:不只口裡不說,心裡也不比較。兒女小時候的長相與功課,長大後的職業與婚姻,都不與別人的兒女比較。特別是如果父母若只看重世界的價值觀,兒女較不容易有選擇志趣的自由,或成為牧師或宣教士,因為與其他同學相較,若職業不被父母接納,會鬱鬱不得志。
經常聽到年輕父母會說,「他比你小都沒有要抱抱,你為什麼不肯自己走」,或是「大家都在等你,你還不趕快」。從小,父母就喜歡拿兒女與別人比較,以為這是催促兒女進步的妙方,其實不見得有好效果,反而會讓兒女與父母的關係疏離。
二、避免羞辱兒女:孩子小的時候,我不會在電梯裡逼孩子叫人,或用羞辱兒女的口氣說:「沒禮貌,要叫人哪。」孩子長大,也不要用羞辱的話,用激將法,說:「我看你不會成大器,將來沒什麼出息。」
不過分責備養成責任心
三、避免大驚小怪的責備:兒女從小到大,經常可能一不小心打破碗或做了別的笨事或傻事,父母要給兒女犯錯後的尊嚴,因父母自己並不完美,也會做錯。不要說:「連這個也做不好。」、「這麼簡單也不會。」或「你有沒有腦筋呀!」
四、避免養成兒女不負責任:孩子學走路時,我很少在兒女撞到頭時,對著桌子說「打打」,這樣他們以後就會小心,而不是怪桌子擋路。孩子長大,若在學校發生問題,也不要馬上衝去學校興師問罪,使兒女覺得反正爸媽會善後,不必怕老師說什麼。兒女在成長過程中受傷是必然的,不論是身體的傷,或心裡的痛,我們不要讓兒女學到用報復來處理傷痛,而是反省與改進。
不假手他人
五、避免迂迴傳話:有些父母因為自己對兒女不敢說或不願說,就叫別人去說。例如父母覺得自己沒有權柄,就找老師或教會輔導安排孩子在班上或教會做些事,好把孩子留在學校或教會裡,不去外面胡來。這其實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師長、輔導的信任與尊敬。或者有些父母不願意造成親子張力,請別人去說:「要早點成家」或「讓你/妳父母快點抱孫子吧。」
當然,父母也是在做了父母才開始學習做父母的。多數父母可能都說過讓兒女受不了、或受傷的、該避免的話。若已經說了,就求神給父母們勇氣向兒女道歉,及早和好,永不嫌遲;若父母經常說不該說的話,又不說該說的話,且不肯道歉,就會讓親子關係冰冷、崩盤,父母將後悔不已,因為錯過了最美好的親密時光。
可以這樣對孩子說話
關於那件事:一、也許你對。二、我們多討論。三、我們一起面對。四、我可以幫你什麼?
當然,我們要先設立規矩,清楚傳達原則,就如上帝對亞當說伊甸園中哪些果子可以吃,哪些不可吃,若犯了規,會有什麼罰則。兒女聽懂卻故意犯錯時,嚴格執行。而對於灰色地帶,可以與兒女討論,不是不教而罰,不順則怒。敬祝天下勇於認錯的智慧父母,有個喜樂滿足的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