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95,373

【真實故事】 丈夫是跨性別該怎麼辦——賈筱玲的生命故事

文/ 李鴻志 採訪整理

       川普總統就職後,終止了多元性別法案,且宣告美國只承認男性與女性兩個性別,因為多元性別對家庭造成的傷害是難以預料的,筱玲就是其中一個。
       筱玲的丈夫是美國人,四十年前取得農業超博士,來台灣實習,經人介紹,他們在台北認識,且步入婚姻。


找到屬靈的家
       他們第一次見面的地方是在教堂裡,因為彼此都有基督徒的身分。
       筱玲幼年時並不幸福,常被母親言語虐待,因此五歲時就有尋死的紀錄,後來得了憂鬱症和躁鬱症。當她第一次進教會,感受到教會的溫暖,是她長久以來所盼望的。特別她得急性肝炎,住院一個月中,教會的朋友幾乎每天都來陪她,讓她認定教會就是她屬靈的家。


美滿的婚姻
       婚後,筱玲來到美國,在小學擔任特教老師,先生則在美國環保署工作,很體貼她,常主動承擔家務,且陪她一起去看精神科醫師。他們有兩個兒子,都很有成就;老大取得美國法學博士、老二則在知名的電子業上班。這一切都讓筱玲感到幸福,因為從小缺乏母愛,能擁有愛她的丈夫和孩子,讓她心滿意足。


無法接受先生變性
       九年前,先生六十一歲,那一年的二月十四日,他們一起到佛羅里達度假。晚上,先生向她表明:「我有性別恐慌。」筱玲不曉得這是什麼,先生進一步解釋:「我有女人性別傾向,想要去做變性手術。」聽到後,筱玲無法接受,一個美好家庭瞬間崩塌了,她無法接受這戲劇性的情節竟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先生做了全套變性手術——去勢、隆胸、去鬚、施打女性賀爾蒙。看到先生的大乳房,甚至化了比正常女人還濃的妝,令她怒火中燒。
       變性之後,先生選擇分居,住到他在別州所買的房子,他說:「我要藉此尋找自由的生活。」這讓筱玲的憂鬱症更加嚴重,在不知所措下,她選擇割腕自殺;其實她不是想死,只是想逃,卻不知道逃往哪裡。


強制住院治療
       還好割傷沒有太深,最後被送進精神病院強制治療。在警車上,警察還一直安慰她:「有什麼過不去的,可以打電話來跟我們聊,不要想不開。」
       被送進精神病院後,筱玲須脫去全身衣服接受檢查,以免夾帶自殺利器。這讓她更感羞愧,但也束手無策,因為她的家已毀了。她覺得此生無可眷戀,心想:「如果死可以改變先生的想法,我願一死了之。」在那當下,神似乎對她說:「孩子,妳不要以為死能讓他回心轉意。」
       聽到這話後,筱玲突然醒悟過來,環視周圍還有比她更嚴重的病人,她心生憐憫,同時也讓自己的情緒稍得平復。


難以面對的變故
       這時,小兒子打電話來,說:「媽媽,很抱歉,我真不知道妳發生了什麼事。」因著先生所做的,小兒子和他斷絕關係,至今仍未和好;他認為這是父親自私的選擇,才導致家庭陷入此絕境。
       住院兩週,讓筱玲可以沉澱一段時間,她覺悟了走上自殺之路,受傷最深的會是孩子和身旁愛她的人。她告訴自己:「我要堅強活下去。」她相信神能扭轉這困境,也需要時間去面對傷痛。


兒子是同性戀者
       某天,筱玲和大兒子一起搭機去看老二。在機上,筱玲看到老大的手指上戴了一個戒指,她好奇地問:「這是什麼?」老大才說:「我跟男伴已登記結婚了。」因為丈夫之前傷她甚深,這次聽到兒子出櫃,她沒那麼大的驚嚇,但內心卻無比地難過。
       結婚當天,兒子邀她來觀禮,但她告訴兒子:「基於信仰,我不會去參加的,但我對你的愛永不改變。」
在同性婚姻中,兒子自以為只要真心相愛,年齡不是距離、性別不是問題。因此,他結婚的對象比他大十幾歲,也覺得沒有不妥。
       有一年母親節,兒子回家,對他父親說:「Happy Mother’s Day。」聽到這句話,令筱玲極為憤怒,她問兒子:「到底誰生了你?」但那天兒子只是想單純地表達對父親性別的尊重,沒想到這句話卻深深傷害了他的母親。
       如果人對性別認定不明確,留給兒女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混淆。此時,美國政府已矯正性別規範了,台灣多元性別之路是否該重新認定呢?


唯有神能改變人
       筱玲曾問神:「為何我深愛的兩個男人一個是跨性別,一個是同性戀呢?」有位牧師曾關心她,且對她說:「當亞當選擇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後,他的後代就注定會以自己的對錯為標準,而不以神的善惡為標準;從此,自以為是的人類怎能不發生混亂關係呢?」
       筱玲和先生目前仍有婚姻關係,只是暫時分居;她仍視先生為家人,且每週會在線上和他一起讀經、禱告。
筱玲知道她改變不了先生的想法,唯有神能折服人心,只要穩定在神的話語中前進,相信有一天神會親自對他們說話,也希望和家人走過這一切後,將來可以藉此服事因性別混亂而帶來困擾的人。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