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325,578

【菲爸•菲媽】 日常積累的親子連結

文/ 嘉豪

       有人說,陪伴孩子的品質最重要,但我的理解是:「真正的高品質,其實需要從大量的陪伴中自然累積出來。」孩子的成長不能單靠幾次精心安排的活動來支撐,而是依靠一次次日常的對話、遊戲、陪伴和擁抱。慢慢地,就像沖積平原的形成一樣,在時間的堆疊中,孩子的心會逐漸對我們敞開,連結也會愈發深厚。

       那是一種量變帶來質變的過程——不用刻意但深刻;不特別絢麗但真實。

 

快樂時光藏在細節裡

       我和女兒菲菲之間的快樂時光,藏在許多日常的小細節裡。像是我騎機車載她回家的路上,父女倆會一起哼著同樣的旋律,隨節奏搖擺身體,彷彿這世界只剩下我們兩人;又或者是一起把《陋室銘》、《秦時明月漢時關》、《涼州詞》,甚至《木蘭詩》編成旋律唱出來,讓古詩詞不只是文字,而成為我們的親子音樂遊戲。這些專屬於我們的創作,讓父親與年幼的女兒間,有了特別溫暖的連結。

       在我們家,表達愛的方式可以很直接,孩子早上醒來會特地跑來對我說:「拔拔早安!」晚上睡前也會溫柔地說:「拔拔晚安,我跟麻麻要先睡覺嘍。」有時候菲菲會主動衝過來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當然,更多時候是我忍不住先去討一個擁抱(笑)。

 

學習愛與分享

       現在回想起,最讓我感動的是:在週末的早晨,當菲菲發現我還在家,總是會迫不及待地問:「拔拔,今天不用上班嗎?」當我回答:「今天是假日啊!」她便會歡呼:「耶!好棒唷!」這樣的興奮反應,每次都讓我覺得無比幸福。因為那是孩子最直接的情感表達,她期待能和我共度時間,而我,能成為她心中值得期待的一部分。

       還記得有一次,菲菲不小心把一整盒珍藏的糖果打翻,盒子裡只剩下兩顆。她當下難過地哭了起來,我安慰她說:「菲菲,妳看,還有兩顆耶。」沒想到她竟然立刻拿出其中一顆遞給我。我說:「妳只剩兩顆,妳留著就好。」但她堅定地說:「沒關係,我還有一顆!」這樣的心意,讓我驚訝又感動,因為她正在用她小小的方式,學著分享與愛人。

 

給予安全感

       我相信透過大量的陪伴且具有品質的互動,慢慢地累積出屬於我倆限定的連結時光,也因為我在她身旁,當孩子有「需求」時,例如:難過、生氣、挫折等,我能夠在當下給予陪伴、引導與安慰。這些持續不斷且可以預期的相伴,孩子會充分感受到:「當我需要你的時候,你會在!」在她心中會種下厚實的安全感,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

 

活出愛與陪伴

       這些看似平凡的對話、遊戲、擁抱與糖果分享,或許在別人眼中只是生活的碎片,但對我而言,正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讓我們的關係越來越深,也讓我學會什麼叫「真正的陪伴」。不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親子時光,而是日復一日的陪在身邊,讓愛流動在最樸實無華的時刻中。

       正如申命記所提醒的:「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六章6-7節)

       原來,最有影響力的教養,不只是用話語說出來的而已,而是用生命活出來的。陪伴,是在生活裡的同行,也是在細節中的引導,一次次的親子互動中,就像你丟我接,我拋你撿的傳接球。這些愛與陪伴,在當下可能很難發現影響,但我深刻相信終將在孩子的生命中,長出最豐盛的果實。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