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1,444

【親子幸福拼圖】蚌殼吐沙

文/ 林碧雲

        今年四月報上刊出一條新聞,一名四歲幼童有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在就診時醫師發現,當男童吵鬧不休時,家人讓男童玩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他的情緒。連續二個月後造成男童網路成癮問題,他每天玩三C產品高達八個小時,完全停不下來,也不肯吃飯睡覺。

3C產品易引發焦慮、憂鬱

        精神科醫師表示,「網路遊戲成癮」是孩童的新興疾病,若孩童過早接觸3C產品,容易受到螢幕強烈的聲光刺激,影響大腦神經迴路,引發焦慮、憂鬱等症狀。網路成癮嚴重時,會引發頭痛、失眠、視力模糊等,心理上則產生多疑、高防衛的情形。

        無獨有偶,韓國高中生曼蒂喜歡在Twitter上發些搞笑照片,跟朋友聊天,還喜歡玩手遊。曼蒂說,智慧型手機越来越干擾到她的學習和家庭生活。「我不想這樣,但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曼蒂的遭遇並非個案,據韓國政府統計,大約每五個學生中就有一人對智慧型手機上瘾。所謂「上瘾」指的是,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七小時,一旦無法使用手機,便會產生焦慮、失眠、抑鬱等症状。

        身處三C時代,校園裡每個孩子幾乎人手一機,家裡的孩子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像是待在象牙塔裡的山頂洞人,在女兒Ivy的請求下,我們幫她辦了門號並將淘汰的智慧型手機給她,還跟她約法三章,不能在就寢時間,在房裡偷偷使用手機,以免影響睡眠且傷害眼睛。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同儕認同,網路是個方便的媒介,而社群網站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於防堵無效,在Ivy設立社群網站時,我將她加入好友,也在溝通後,加她的部分朋友為好友。在上網時間部份,我們試著給她自主權,讓她自我約束、自主管理,做父母的扮演監督的角色,事先表明信任她,她也較願意配合。

        和青少年的孩子溝通是個挑戰,暑假時Ivy主動告訴我們,這個月的手機費高達一千多元,我們再度提醒她金錢及手機使用的規範,要她注意手機是連絡事情用的,不要用手機跟同學聊天,她嘟嘴說:「媽媽,你們管好多。」我循循善誘問她:「為什麼爸爸媽媽要那麼累,管妳這麼多事啊?」她答:「保護我,為我好。」

用愛心耐心讓孩子吐沙

        勵志作家戴晨志所著《新愛的教育》提到蚌殼理論:「成長中的孩子,就像一個外殼堅硬的蚌,老師和父母都必須懂得以愛心和耐心,提供孩子適溫的環境,並加以開導,讓他慢慢『吐沙』(傾吐心事);而不是一味的以強勢的處罰,用力敲打蚌殼。」

        黑幼龍談起四個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叛逆階段,曾經讓他頭痛不已,「包括學業成績或戀愛問題,都可能引爆家庭紛爭,但我們不能太過於限制他們,反而要以耐心與他們溝通,這些在在考驗著父母的包容力。」

        Ivy年紀小的時候,放學回家時總會嘰嘰喳喳停不下來,主動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哪幾個男同學又在班上調皮搗蛋下課後被處罰抄課本,或今天晚上特別想吃些什麼等等。青少年的Ivy時常蒙上一層神祕面紗,班上的事即使問了也酷酷地不回應,一個人在心裡默默藏著很多祕密,甚至喜歡關上房門享受隱私,讓我一時間調適不過來。

        這個階段,她好像特別想「反抗」一些事,我得常常提醒自己,放下過去多年的習慣,最起碼放下教導、敦促,矯正的心裡衝動,找到最佳談話時機。在學校辦的親子講座中,講員提醒台下憂心忡忡的父母:「其實大部分青少年都有一個很強的需要,找對象分享心裡想法,如果父母懷著好奇與興趣,去探究成長中的子女腦袋裡到底裝了些什麼,他們究竟怎樣經驗這個世界,父母就可以成為子女很好的傾吐對象和成長伴侶。」

        青少年期要面對人生很多的轉變,在掙扎著成長的時候,父母也得換個想法,這時期的孩子正在尋找自己,因此很容易懷疑自己,需要老師與家長的多方肯定,別因他們不成熟的態度,說些貶低他們的話,要以鼓勵代替規勸,耐著性子以時間換取空間,用接納與陪伴讓他們自己願意傾訴心事。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