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2,193

【人生上映中】《抹大拉的馬利亞》:如果上帝不符合你的期待

文/ SHINYU

   耶穌來到罪惡之城抹大拉,醫治許多人,包括被七個鬼附身的女人馬利亞,從此她奉獻一切,跟隨耶穌到各城傳道(路加福音八章1-3節);耶穌被逮捕後,門徒都逃走了,但馬利亞跟著耶穌到十字架下,看著祂受苦、斷氣、埋葬(馬可福音十五章40-47節);過了安息日,天還沒亮,馬利亞到了耶穌墳前,發現墳墓空了,她在空墳前哭泣,卻成了第一個看見耶穌復活的見證人(約翰福音二十章1-18節),並被派去告訴門徒:「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馬太福音廿八章10節)……這是聖經裡描繪的「抹大拉的馬利亞」。

不同於聖經描繪的另一個馬利亞?

  今年,美國好萊塢推出的聖經主題電影《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三月在台上映。片中關於馬利亞的情節,除了依照聖經記載發展,又多了一些早期基督徒視為異端的《馬利亞福音》、《腓力福音》、《多馬福音》等諾斯底主義文本的描述,例如:馬利亞雖身為女子,卻最能領略耶穌的信息,甚至得到特別啟示,見證耶穌受死、復活,成為傳遞復活信息的第一人,因此招來彼得不滿,甚至遭後世教會抹黑為妓女……。

  其中《馬利亞福音》約於公元二世紀以希臘語寫成,現有三世紀的希臘語抄本與五世紀的科普特語抄本,是古代少見以女性命名的文獻,而諾斯底文本關於馬利亞的敘述都頗為相似:「彼得對馬利亞說『姐妹,我們知道救主愛妳比愛其他婦女更多』」、「救主愛抹大拉的馬利亞,甚於其他門徒」、「叫馬利亞離開我們,因女人不配得到生命」、「耶穌怎會私下與一個女人說這些,而我們不知道?」馬利亞在這些文本的特殊地位,通常被詮釋為她是最能理解耶穌的門徒,並挑戰當時以彼得為首的教會架構。這些記載影響了後世持續考據馬利亞的真實身份,甚至猜測她為耶穌的妻子,也成了《達文西密碼》等創作的靈感來源。

如果上帝不符合你的期待

  真理需要世人持續追求、嚴謹考究,不過,無論文本為何、細節真假,我們都能在這些故事裡看見一個共同的提問:「如果上帝的作為不符合你的期待,你會怎麼辦?」  

  《抹大拉的馬利亞》最讓我動容的部分,是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人們為「彌賽亞」歡呼的同時,耶穌憤怒地推倒聖殿裡的買賣桌;當信徒看見神蹟而鼓譟,希望耶穌進一步帶來政治改革,耶穌卻否定他們的期待;當馬利亞來通報耶穌復活,彼得卻充滿妒意,不相信耶穌揀選她為見證復活的第一個門徒;當猶大淚眼婆娑地質問耶穌為何讓人失望,祂慈愛憐憫地撫摸他的臉,緩緩說道:「上帝的國,不是你所想像的模樣。」許多觀眾也都在這幾幕紛紛拭淚。

  上帝的作為,有時並不符合我們的預期,而與上帝之間的拉扯、摔角,亦非門徒聖人的專屬品——無數聖經人物經歷過的失落、破碎,甚至耶穌自己上十架時面臨的絕望:「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也會出現在我們的人生裡。當我們面對一個不符自己期待的上帝,我們又會如何回應呢?

不要照我的意思

  此時,我們的目光又將回到馬利亞身上。馬利亞的家鄉抹大拉,是一個商業重鎮,漁業和紡織業都非常發達,也是人口中的罪惡之城,猶太格言甚至流傳一句話:「抹大拉沒有好女人。」

  然而,出身卑微的馬利亞一遇見耶穌,就拋下了一切跟隨祂。耶穌到各城各鄉傳道時,她一路同行,服事所有人,獻上財物給需要的人;耶穌上十字架,她在十字架下守候;耶穌死時,她看著耶穌的屍體被搬進墳墓中;耶穌死後,她回到墳墓前,卻發現墳墓已空,天使向她報喜訊,要她傳揚耶穌復活的消息,她立即轉身跑開,便與耶穌再次相遇。

  片中,無論遇到什麼景況,馬利亞總是睜著大眼睛,定睛注視耶穌,對祂說:「無論祢去哪裡,我都不會離開祢。」即使面對苦難、衝突、誘惑,或任何無法理解的事情,她都選擇堅信跟隨,就像當初耶穌向她顯示的榜樣:「我父啊,如果有可能,請讓這杯離開我;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

  於是,如今我們可以傳唱不渝——耶穌在女性地位低落的時代,揀選了一個出身卑微的女子,成為祂受死與復活的見證人;因她堅信「祂的意思」,而祂「顧念祂使女的卑微」(路加福音一章48節)、「將卑微的安放在高處」(約伯記五章11節)、「顧念我們在卑微的地步,因他的慈悲永遠長存」(詩篇一三六篇23節)。意識到我們擁有這樣一位上帝,或許下次面臨失落與絕望,我們也能試著開口:「若祢不符合我的期待,又怎麼樣呢?情願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