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真理的追尋者】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自從手機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生活工具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便利,這幾年有了Facebook、line,更是讓許多失聯己久的老朋友,老同學紛紛搭上線,大家忙著呼朋引伴開起同學會!
外子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曾在一所中學教了兩年書,三十幾年後學生們在facebook找到昔日老師,非常高興便邀請他參加同學會。看到當年正值青春少年期的學生,如今都已成家立業,各自在職場上迭有發揮,為師者心理頗為告慰!
其中有一位如今已在台北開業的外科醫生,特地過來和老師聊天。外子有感於近年來,全臺灣到處都是醫美診所,整型中心,很多非外科本行的醫師,為了「錢」途,紛紛轉型成為美容醫師,遂與他討論起這個現象,並好奇問他為什麼沒有隨波逐流走上這時髦容易賺錢的行業?他的答案是:「我是一個受過正規嚴格醫療訓練的外科醫師,為病人醫病開刀就是我做為一個醫生的職責本份。」他不想也不會為了賺更多錢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外子聽了非常感動,也十分欣慰,自己年輕時教過的學生,今天能有這樣的理想和成就。
有所作為與有所不為之間,是否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初衷及價值觀?哥林多前書十章廿三節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這話用於我們在做人生抉擇時,不正是最佳的指引嗎?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