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並不病】 區域聯防與滾動修正
現代人因為生得少,對孩子關心特別多,照顧得無微不至;加上廣設大學以後,人人有學校可念,導致投身研究所考試的比例增加,平均受教年限大大延長。這兩個因素擺在一起,把年輕孩子能夠或必須獨立的年紀一步步往後推,造成了大學生高中化、高中生國中化的趨勢。
建立良好溝通管道
回想自己讀高中的時候,應該沒有幾個同學的父母會跟導師聯絡;反過來,如果高中導師主動聯繫你的家長,那事情肯定不小。現在不同了,學校舉辦的親師會,出席率相當之高(我也是在座的其中一個),面對新型態的校園生活、新的課綱與考招變革,家長內心難免不安;換個角度來看,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老師也不敢掉以輕心,建立溝通的管道,以期收到區域聯防的果效,親師雙方都有實際的需要。
兒子的導師很有經驗,第一次接觸,便對大家廣泛談及高中生的課業、社團及戀愛,舉自身體會為例,帶出今昔對比,令許多父母的焦慮得以暫時被安頓。課本上的內容早已應付不了現今世界的快速變化,每個人都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社團活動擴展年輕人的視野與人際關係;純純的愛則要小心呵護,讓孩子在享受戀情的酸甜滋味之餘,學會以負責任的態度去平衡自己的生活。
我在短短幾個月裡看見孩子的成長與變化,雖然早有準備,仍然不無衝擊。從前大多是我來安排統整他的行程,學校有什麼活動,一定會優先讓家長知道並取得同意。上高中以後,放手讓孩子去處理自己的各項事務,我不但常常被告知,有時甚至變成被安排的一方,必須調動其他行程來配合他。
所有教養原則與方法,我學著與時俱進、滾動修正:
一、及早設立界線,建立親子共識
箴言十九章十八節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該設立的界線必須及早建立共識,所有關於學生本分、未來出路……這類的「陳腔濫調」,要在孩子聽得進的年紀早早說完。有人說,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等到立場分明、意見分歧的時候,要好好講理已經來不及了。
二、先報備後信任,為開放而管理
跟孩子約定,無論是外出、晚歸、特殊金錢用度等,養成事前商量或報備的習慣,讓爸媽安心,就不至於緊迫盯人、事事犯疑。管教之路走到最後畢竟是開放,而非限制。支持孩子逐步邁向獨立自主,你能幫助他飛得更高、走得更穩,並且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執。
三、重點式溝通,選擇性嘮叨
嘮叨通常引人煩躁,但在適當的氛圍之下,也有帶出暖心與親密感的可能;同理、責備可以傳達出對人的期待與在乎,不必然導致關係的撕裂對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看見、聽見自己的關心與提醒,必須學會重點式的溝通,選擇性的嘮叨;否則,早晚噓寒問暖,事事耳提面命,很容易就像通訊群組裡的「長輩圖」,直接被無視、忽略。
其實每個爸媽都曾經是孩子,孩子的心情,怎會不懂?只是知道不見得能做到,換了腳色,才明白為人父母有多不容易。求神幫助,願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的守望者,天天為他們禱告,最要緊的,願他們在年輕時就能懂得,「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加福音十章42節)。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