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54,193

【真實故事】 耶穌就是那光 ——葉秋香的生命故事

文/ 李鴻志 採訪整理

       葉秋香的出生是個謎,在家裡也是禁忌話題,沒人會跟她談起這件事。秋香生下來後,就被抱回家裡養,因她是父親在外跟別的女人生的,生母不詳。

       秋香的父親原是作家俱生意,賺了很多錢,而有錢人在外有三妻四妾,在當時是很正常的事,但後果要由秋香來承擔,也很不公平。

養成吃苦獨立的性格

       秋香在家總是被另眼相待;不能跟養母的家人同睡一屋,而是與家俱工人同睡;吃飯時,從未吃過第一輪桌上的飯;被同父異母的兄妹排擠,尤其是妹妹,很看不起她。養母也以非常輕蔑的態度對待她,但工人卻很喜歡她,因而練就秋香能吃苦獨立、隨遇而安的性格。

       秋香住在台北西門町,小時候曾被人帶去教會參加兒童聚會。那天,主持人宣布:「你們不要只是早上來吃飯,也要參與聖工。」她一聽到教會早上有飯吃,且有五、六道菜,便天天來教會讀聖經,順便吃早餐,這養成了她讀經的好習慣。教會也有短宣隊外出,讓她更加了解福音的意義;因此信主之後,就沒有離開過教會。

不是葉家的人

       年輕時的秋香長得很漂亮,有教會的大哥哥很喜歡她,但打聽家境後,便對她敬而遠之,令她很受傷。家中的哥哥又告訴她:「這家不能永遠養妳一輩子。」暗示她要早一點出嫁,但教會的人又不敢接近她,於是她就到外面去找。後來她與李春金結婚,之後也帶領他信主。

       結婚第一年,大年初二回娘家,養母竟不讓他們進家門,說:「妳不是我們葉家的人,不要進來這裡。」他們被掃地出門後,丈夫從此不再回到她的娘家。

生命財產轉眼消逝

       有一天,養母因病住院,秋香帶著兩個孩子去醫院探望,還被她痛罵了一頓。回家後,她聽到養母死了的消息;因為醫院打錯了針。

       養母的棺材還停放在家中時,因隔壁鄰居有人玩火,家裡受到波及,把家俱店全燒了,連棺材也燒毀。他們所有的支票、黃金、古錢、畢業紀念冊都付之一炬,讓她親眼看到什麼是化為灰燼的光景,因而改變了她對金錢的態度。如今,她每年都會重立遺囑,把財務規劃好,表明這世界非她家,她要為永恆的事而善用今生的財富。

參與聚會也開放住家

       信主之後,秋香非常敬畏神,夫家經濟漸漸好轉,她開始參與了國際婦女會的聚會。她們選在台北最豪華的飯店舉行,每次約有上千人參加,她負責賣票。因此結交了許多有名的宣教士,「空中英語教室」的彭蒙惠老師也是其一。有時,她需要開車接送這些國外宣教士,當她第一次聽到宣教士對她說:「You are very nice, good job.」(你是個好人,做得很好)她的心何等高興。

       影響她的一位長者是前財政部長夫人張杜芬。每次在她家聚會時,總會請人先介紹聖經的「前情摘要」。有一次輪到秋香,她竟把稅吏長撒該講成該撒,為此非常自責,之後在讀經上便更加小心。

       後來,秋香把住家頂樓改為接待中心,開放給社區使用。她請人製作傳單,貼在早餐店、中藥店、菜市場,免費教人日語五十音。那次來了六位婦女,有四個人決志信主,其中一位林美音後來成為牧師。

       因著勤讀聖經,她參與了「台灣讀經會」的事工,特別在接待上服事別人;只要有國外或南部講員來台北,她家頂樓就免費提供他們住宿。

出國參訪開拓眼界

       秋香曾與當時的總幹事廖明發牧師,一起前往印尼參訪印尼歸正福音教會,看到教會有學校、圖書館、音樂廳等,覺得不可思議。同時也看到印尼有一個商人把整棟百貨公司租下來,供窮人讀書,只要付一美金就可以讀一年,還免費供應伙食、制服、書籍。這大大開了她的眼界,從此決定,只要有去各地教會的參訪,都報名參加,她相信在當中必有屬靈的功課要學習。

傳承信仰 留下生命榜樣

        秋香是石牌信友堂會友,平時有穩定的靈修生活,每天固定讀《每日研經釋義》、《活潑的生命》、《靈命日糧》等,也常把心得貼在群組中。為何她會這麼認真,持之以恆呢?她說:「世事難料,我不知道能不能再活十年;人活在世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離世之前,我要勤讀聖經,明白祂的旨意,做祂要我做的事。」

       秋香的三個孩子都在教會長大、讀奎山中學,不但家教好,也敬畏神。兒子彥榕曾說:「父親教導我如何在世為人處事,母親則留給我愛主的好榜樣。」彥榕不忘父母的付出,且傳承了他們的榜樣,也以此來教導他的三個孩子。

       當秋香述說自己的生命見證時,會把兒女都叫回來聆聽之外,彥榕也會錄影,好作日後之用。沒人知道自己還有幾年可活,但懂得生命稍縱即逝的人,必會好好把握。秋香說:「我不要永遠在隧道裡見不到光,耶穌就是那光,我每天都要迎向祂。」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