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9,058

【中二並不病】 放心放手

文/ 楊可玉

       有一位朋友,平時很少交流,算是點頭之交。他的孩子跟我家哥哥同年,都讀高一,雖然不熟,但從小在教會一起長大。

孩子未歸 爸媽焦急

       某日瀏覽社群網站時,剛好看見他在幾分鐘前貼出一道尋人啟事,說孩子一夜未歸,焦急地請大家幫忙尋找。只因朋友對小孩的交友狀況掌握不多,打工地點也不清楚,所以期待有人提供蛛絲馬跡,或者給點意見,什麼都好。

       我先自己搜尋過一輪,發覺沒加這個孩子的好友,當下便私訊給哥哥,問他有沒有辦法聯絡?如果可以,請他丟個訊息過去,看看對方回不回。

       正好哥哥人在線上,沒多久便傳來三個字:「他回了」,我說:「那叫他跟家裡聯絡一下,爸媽擔心他出事!」「好」。幾條訊息傳完,我才回神過來,想到這時間哥哥是不是正在上課?竟然還能秒回訊息啊!然而一轉念,對比朋友此刻的憂慮,又在心裡向著自己暗暗失笑。

如何拿捏管教分寸

       孩子上了高中,距離成年的門檻愈來愈近,如今青少年的自主性又特別強,從前那種權威式的管理辦法行不通了。然而另一方面,隨著時代推進,走出家庭與學校的保護傘以後,社會上的環境只有愈來愈複雜。身為父母,究竟該如何拿捏管教的分寸,親子關係才能維持得剛剛好,不至於太近,天天衝突摩擦,也不會太遠,遠到鞭長莫及?

       回想初為人母時,我和一些同期的媽媽友,經常交流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到上學以後,家長圈裡開始討論小孩的學習狀況,該去哪裡補習?該學什麼才藝?近視了怎麼矯正?長不高怎麼辦?有些話題熱度永遠不減,比如升學與身高,有些話題固定循環出現,像是叛逆、戀愛,以及人際關係上的煩惱,總能引起許多共鳴。

教養的課題何其多,但真正令我們擔心的,難道只是過程中的這些細節嗎?

彼此信任的關係

       有首老歌這麼唱:「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比起自己的陳年回憶,眼前青春期的孩子似乎飛得更快。看著他們成長的背影,每一次學著放手,總叫我發覺原來一次還能比一次放得更多。慢慢地我了解到,自己內心真正在乎的,不是孩子考了幾分、得了什麼獎,也不是他幾點回家、幾點睡覺,而是親子間愛與信任的關係。當關係穩固的時候,能夠放心,就不會緊緊抓住不放手。

       換個角度來看,穩固的親子關係,也會讓孩子放心。一個放心的孩子比較願意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主動交代去向,多少有助於防止遺憾的發生,萬一遭遇意外,也好知道往哪裡去查證。

愛是彼此的連結

       約翰一書四章十八節說:「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瑪拉基書四章六節也說,當「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神就不會咒詛遍地。因為有愛與信任在其中,就算仍會跌倒犯錯,偶有誤解疑惑,總不至於破壞彼此的連結。

       我在想,今晚哥哥回家,我該念他幾句,叫他上課不要滑手機呢?還是在閒聊中透露一點慶幸,還好他不曾忽略我的訊息?每對親子的連結各有獨特的面貌,求神幫助,我們一生都在學習當中。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