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306,519

【神觀點】 注意力稀缺時代的新經濟

文/ 劉幸枝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滑過上百則新聞、短影音、貼文、訊息。多到我們大腦反應不及、情緒應接不暇。注意力成了最珍貴的資源——而我們,卻正一點一滴地失去它。

 

你失去專注力了嗎?

       這不只是日常生活正在面臨的挑戰,更是心靈深處陷入的危機。我們的內在變得躁動、空虛、不安,因為我們再也無法長時間專注在一件「有重量的事物」上。什麼叫有重量?是那些值得你停下來思考的對話、是那些需要細細品讀的作品、是一段需要用心經營的關係⋯⋯。

       然而,當我們被碎片化的刺激拉著走,我們的心靈就失去了聚焦的能力。你是否曾這樣想過:這世界怎麼那麼吵?怎麼愈來愈坐立難安?

       這些問題揭示了一個被忽略已久的事實:我們的靈魂正在飢渴。不是對資訊飢渴,而是對生存意義、真實關係的飢渴。信仰,正是對這樣的渴望作出回應。

 

心靈的失焦與失序

       在提摩太前書第四章,保羅對年輕的提摩太說:「 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渺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7節)這段經文的背景,是面對一個充滿錯誤教導與迷思的時代。人們熱衷於奇談怪論,喜歡用新奇取代真理、用感覺取代信靠。這一切正如今日的世界。當我們被太多的「聲音」包圍,我們就容易失焦、失序,也失去了內在的安穩。

       或許你對「敬虔」這個詞感到距離。它聽起來像是某種宗教修行,或者一種聖人般的操守。但聖經說的敬虔,其實是一種「與神對齊」的生命態度——不僅關乎信什麼,更關乎我們用什麼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用什麼節奏活出每天的生活。

       敬虔是一種操練。就像身體需要鍛鍊才能強壯,我們的靈魂也需要操練才能堅定。這不是要靠表現去討好神,而是學會留白、靜下心、聽見那真正能賜生命的聲音。敬虔的操練,是一種長期的回應,是願意讓神的真理重塑我們內心的習慣與價值。

 

在「注意力經濟」的時代重新聚焦

       我們生活在一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再只是要你的錢,它更想要你的眼球、你的點擊、你的時間——還有你的心。所以我們的心一點一滴地被切割,被吸引,被操控。最終,疲倦的是我們自己。久而久之,我們變得無法專注,無法安靜,無法等待,也無法祈禱。我們的心彷彿被「偷走了」。偷走的不是什麼明顯的惡,而是一點一滴讓你偏離初衷的單純,以及一絲一毫讓你遺忘永恆的聲音。

       使徒保羅對提摩太說:「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原來,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更有效率的時間管理,而是一種新的專注——專注於神的同在,操練內在的敬虔,使我們的注意力重新歸位。敬虔的操練,是一種反向的選擇:當世界催促我不斷滑動、不斷消費、不斷證明自己,我選擇停下來,轉向那位真實的源頭;我不再讓演算法定義我的興趣、形塑我的身分,而是回到那位創造我的神面前,重新學會如何看自己、活出受造的價值。

 

變動世界中的安穩

       當我們身處在「注意力經濟」的洪流中,每天被數不盡的訊息推著走,信仰的邀請,並不是要我們關掉世界的聲音,而是幫助我們重新辨認:什麼是值得我用生命回應的?什麼是真實能夠餵養我靈魂的?

       聖經從不否認世界的破碎與混亂,但卻不斷指向一位不變的主——祂是我們心靈的避風港,是在資訊焦慮中給我們平安的神。敬虔,不是一種宗教外貌,而是每日選擇接受神話語的指引,操練屬靈的敏銳,讓真理安頓我們的內心。

       基督信仰不提供速效解方,卻給我們一條被引導的路。祂邀請你:不是要你做一個完美的人,而是成為一個願意被醫治、被更新的人。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當你的注意力不再被分散和偷走,你會發現,有一位神,要將你破碎的心,一點一滴找回來。當我們選擇在祂裡面定睛,祂會幫助我們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找到那一份永恆的平安與穩定。

 

你需要敬虔經濟修復注意力

       我們從提摩太前書四章七至八節看到了「敬虔經濟」!保羅在這段經文中強調,敬虔不僅有助於我們今生的生活,還帶來來生的應許。這樣的經濟模式,並非物質的積累,而是心靈的培養和品格的塑造。

       當我們生活在一個注意力極度稀缺的時代,敬虔不只是屬靈的呼召,更是一種重整心靈秩序的實際之道。

     「敬虔經濟」是一種超越當前社會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它教導我們將生命的焦點從短暫的滿足轉向永恆的價值。當你選擇關注神的話語,祂會幫助你安靜,並讓你不再被外界的洪流所淹沒。這是一種刻意逆流的選擇,是對每一個渴望不被世界吞噬的心靈的呼召。當我們選擇追求敬虔,並在現實中實踐真理,我們的生活將不再被資訊轟炸與焦慮操控,而是一步步拾回專注、重拾內在的安穩與清明,這就是敬虔所帶來的修復力量。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