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0,996

【大手牽小手】 轉大人症候群

文/ 楊可玉

       號稱「永遠的小可愛」的弟弟,在他即將升上五年級的這個暑假,開始發出「我長大了」的訊息。雖然外表看不出什麼差異,內心卻醞釀著微妙的變化,就連偶爾熟識的長輩摸摸他的頭,或是表示親暱地輕輕一抱,從前可以勉強接受的小小碰觸,現在都可能引起他的反抗。

我也會長大

弟:我覺得當老么很不好,別人永遠都覺得我是小的。

媽:喔?你現在不想要可愛了嗎?

弟:我是可愛啊!但我也會長大。

媽:嗯。所以呢?有人說你長不大?你不想被當成小小孩?

弟:妳知道嗎?主日學的敬拜,以前哥哥躲在後面不想唱歌,老師會說:「好吧,他長大了。」現在我不想唱去 躲起來,老師就說:「他想學哥哥。」然後把我抓出來。

媽:有這種事喔?

弟:我哪裡學哥哥啊?我就覺得無聊啊!我也會長大好不好?!

媽:可能別人看你個子小,直覺你還小吧。

弟:拜託!那些老師都很認識我欸!她們知道我幾歲!而!且!我身上掛著黃色的名牌,我是高年級!難道她們看不見嗎?!

媽:好吧,有機會我去跟老師聊聊。

弟:算了吧,大人都自以為是,妳聽我說說就好了。

媽:欸……

把握教養原則

       有時候,他的抱怨就像這樣「雲淡風輕」,說說就好;有些時候,他捍衛個人尊嚴,甚至不惜激烈抗爭。雖說已經是第二個孩子,但弟弟的個性與直腸子的哥哥大不相同,在兼顧他的面子與情感之餘,如何把握教養的原則,成為我天天思考的課題。

       另一邊,正式晉升「中二」的哥哥,仍然持續以他天馬行空的各種脫序,以及青少年特有的自我中心與直白,經常測試我耐性的底線。

誇張的動作抗議

       這天傍晚,因為下雨不能去練直排輪,兩兄弟按照慣例在家做體能,為了年底的全國賽,這是必要的預備功夫。

弟:(經過)我做完了,我先去洗澡嘍!

哥:最好他有這麼快!

媽:差不多吧?你要是中間休息沒有停下來看小說,應該也做完了啊。

哥:(動作漸小漸緩)他每次都偷懶。

媽:偷懶大家都會,不太過分的話,不用每次去追究。

哥:(跳躍腳尖未離地)哪有!我都有認真做!

媽:是喔。那你為什麼現在跳這麼低?中間還有時間停下來說這麼多話?

哥:(怒)我有跳啊!

媽:你這跳得夠標準嗎?要不要拍下來給你看?

       原本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三兩句話就給激起了情緒。最後我忍不住拿起手機來,錄下哥哥「跳得不夠高」的證據;而哥哥見我以鏡頭對著他,臉色當然更加難看。他用誇張的大動作抗議似地快速跳完剩下的趟數,一聲不吭進去洗澡了。

看狀況機會教會

       這些日子以來,我愈來愈深刻體會,當此成熟與幼稚並存,一方面追求獨立,一方面又享受倚賴的時期,無論你想跟孩子們談情或說理,都是時通時不通。我在他們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不斷調整以尋求平衡,偶爾想起自己的狂飆年少,兩相對照,不禁莞爾。

       有時候,他們非常積極正向,溫暖貼心;有時候,他們表現得拖延敷衍,浮躁蠻橫。倘若遇上前者的好時光,親子間不妨暫作朋友看待,把握機會敞開深談;而當雙方對峙陷入僵局,講話則要務求精簡。父母不能放棄管教的權與責,但長篇大論的訓誨要看準時機,偶爾穿插幾則故事、時事、趣事作為藥引,才能讓良藥發揮預期的作用。

       千言萬語,還是老話一句提醒自己:「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廿二章6節)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