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24,774

【靈修故事】 明白真理 國度榮光

文/ 金不換

       基督徒曾明國是成功的企業家,他的理財觀和奉獻觀有什麼不一樣嗎?他如何「庄下囝仔嘛會出頭天」?

基督徒可追求財富嗎?

       首先,談錢傷感情嗎?這是屬世問題;基督徒多一個:談錢不屬靈嗎?例如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財利)。」(馬太福音六章24節)所以導致一種似是而非的論述:基督徒不可愛財,基督徒不可追求財富,是這樣嗎?

       基督徒能把工作、創業、投資、理財、家庭、教會、奉獻、服事的方方面面看得清楚,活得通透的明白人,曾明國是少數之一。其屬靈信仰與服事如何實踐在生活與工作上?如何取得平衡?又如何大大蒙福,榮神益人呢?

有智慧使用金錢

       有統計說,聖經談論金錢的經文質量比一般想像的更多。例如,耶穌講的卅八個比喻,有十六個跟錢有關。福音書共約三千八百節,談到錢的約十分之一。有關禱告的經文約五百節、跟錢有關的約二百節。

       現今網路資訊爆炸,談經濟、理財、保健、養老、實現財富自由的議題,紅紅火火、鋪天蓋地。都說,「金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身為正道神學院董事之一,曾明國說:「維持學校運作,培養傳道人,一年的預算約二千五百萬;沒有財源,可能裁員,最後裁撤。」

面對環境應順勢而變

       但是有錢就萬事足嗎?網上Nokia crying speech(哭泣的演說)受人注目,因其警世如手機嗶嗶作響。舊型手機Nokia曾雄霸全球市場,但智慧型手機問世,卻使之慘遭微軟收購。其CEO和團隊含淚下台,留下一句名言:「我們沒做錯什麼,但畢竟我們輸了…… / We didn’t do anything wrong, but somehow, we lost.」

明國以此例自我警惕。又如生產相機和底片的柯達公司,也沒做錯什麼,但攝影新科技來潮,不轉型就淹沒掉了。

       論及一個人、一家企業、一個機構、一間教會,就像衝浪,不駕御浪潮,也是淹沒。現代台語有句話說:「觀念若不改,逐工騎歐兜邁;觀念若會改,Benz牽回去駛。」教會遭逢疫情挑戰,福音真理不變,但聚會、事工、互動、傳福音方法等等,應順勢而變;特別是運用新科技。管理學有名言說:「時代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改變。」

       明國的父親在彰化鄉下務農,一生勤奮,也沒做錯什麼;但是他窮怕了,若是循其老路,溫飽或結婚都成問題,於是他進了機械行業,他認為若不改變讀好英文,就一輩子當個工人、無法提升、無法認知世界環境,也談不上創業、經商、致富。

好商人亦值得讚許

       他在商場的經驗是:華人職場講士、農、工、商,商在末,且是奸商奸商、無奸不成商。但是古史商朝就應是商人的先祖,而貨物流通靠商人。若是成本十元,商人轉運賣十二元,賺取合理利潤。若有商人不賣假貨、不訛詐,他認可、也尊敬。

       耶穌在馬太福音廿五章講到一個主人和三個僕人的理財比喻:主人要去遠地,各給五千、二千、一千。前二者「拿去做買賣」,又賺了五千、二千,被誇獎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所以耶穌沒有反商情結,而是「按讚」,還要加派管理許多事。

十一奉獻理所當然

       談及奉獻,明國語多保留,他引聖經說,右手做的不必讓左手知道。但是對「十分之一」的奉獻,他卻很自然背起瑪拉基書三章十節:「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因他經歷到上帝的話是信實的。

       據筆者所知,他把位在沙鹿的辦公大樓第三層奉獻給台福基督教會,應該算三分之一。在擔任基甸會理事長任內,還清總部房貸和事務費,夫妻出國開會的開銷自付。也為正道神學院固定奉獻。他認定:「我的一切所有來自上帝,本來就是屬於祂,離世時也帶不走。奉獻只是歸還,並且我的體會是,當我沒那麼計較奉獻時,天父就更大力保守、更大方賞賜。」

       曾明國的生命與事業原動力在「榮神益人」,祈願上帝悦納、同胞受益;特別是生命信仰的事上,從不自知的「我沒做錯什麼」當中驚醒過來。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