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4,297

【行在光中】 四下無人

文/ 陳季讓

     「你們要知道,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他自己;我求告耶和華,他必聽我。你們應當畏懼,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裡思想,並要肅靜。」(詩篇四篇3-4節)

在獨處時認識自己

       聽過這樣的說法。如果你想真正認識一個人,就看他如何對待敵人。因為人性中最卑劣、殘忍的本質,會在面對敵人時徹底曝露。如果想要真正的認識自己,就好好記錄,四下無人之際,你在做什麼、想什麼、籌劃什麼?英國坎特伯里大主教威廉‧坦普爾(William Temple)曾說:「你的宗教就是你獨處時所做的事。」

       許多人害怕孤單,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把音樂開大聲量,以驅趕被安靜放大的寂寞感覺。智慧型手機問世,更加深這樣的情況。讓人們即便獨自一人,也不必有念天地之悠悠而悵然的孤獨感。作家理察‧羅茲(Richard Rhodes):「一個人沒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沒有機會獨處,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可能更加孤獨。」

       有個說法解釋這常見現象,強調害怕孤單的人,其實是他不知道怎麼跟自己相處。因為,人往往在獨處的時候,才有機會面對真正的自己。無論你在人前多麼討好、受歡迎,四下無人的時刻,你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清楚自己會做什麼,那往往是你難以忍受自己、面對自己的原因。

道德崩壞的行為

       以照顧重度殘障人士聞名的方舟團體(L' Arche)創辦人讓‧范尼雲(Jean Vanier),在二○一九年過世後被陸續發現,曾透過心理和精神控制手段,侵害六位婦女。基督教護教學者拉維‧撒迦利亞牧師(Ravi Zacharias),二○二○年五月過世幾個月之後,有關他性侵及其他不當行為的指控,不斷湧現檯面。

      為此,福音聯盟(Gospel Coalition)寫了一篇反思性的文章,認為教會領袖會如此的道德崩壞,原因有三:1.膨脹的權力(不必接受問責);2.秘密的生活(生活和心靈有太多需要遮掩之處);3.廉價恩典(沒有後果的赦免)的信念。無需向任何人負責,並遮遮掩掩的生活狀態,常是教會領袖頃刻崩壞的溼滑之地。

明白「神就在此」

       然而,神也往往在人獨處的時候,容易被察覺、被感受到,祂正在此地。不只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神更洞見你本性的真相;祂深諳人的軟弱,祂也明白誰在這樣的限制中向祂心存敬畏。如詩人所說,「耶和華已將虔誠人分別出來歸他自己」,祂豈不知那人前人後兩個樣子的你?為此詩人有個深深的覺悟,面對怎樣的自己不是你最該煩心的,深深感悟「神就在此」而心生敬畏,才是獨處時最適當的態度。

心存敬畏可安然居住

       基督徒常以「對與錯」、「可和不可」來處理倫理問題,卻讓自己陷於無限例外的掙扎中。其實,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或許真正應該問的是:如果你意識到那位無所不在的神正在這裡,你會這麼做或是不會。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敬畏」,就是無論何處何事,你總能強烈地意識到「神就在此地」,敬畏之意便油然而生。懂得在眾人眼目不及之處心存敬畏,這樣的人將享受一種靈魂底的寧靜;如同詩的末尾所說:「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