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陳淑蕙讓新南孩子用琴聲穿透世界
新南國小是自己當校長的第一所學校,川流不息的砂石車和漫天的灰塵是我對學校的第一個印象,「說實在的,我心裡曾有百般的不願……。但一轉眼,八年任期滿了,我反而百般不捨。」
神啊!我能為新南做什麼
新南國小位在高樹鄉,距離荖濃溪的支流隘寮溪不遠,是屏東平原上最大的沖積扇,河床泥沙含量大,成為開採砂石的絕佳環境。多數孩子們的家長以開砂石車為業,我問孩子生涯的夢想是什麼,得到的答案是希望繼承父業,有的女生則希望成為「美髮師」!
學校的優勢傳統是——打棒球,棒球不是我的專長,卻又不能放棄孩子們的最愛!問題是全校學生只有六、七十人,又有多位孩子是亞斯伯格、過動兒及智能障礙的孩子,若將高年級男生全派上場打球,勉強成隊,遑論有好成績。
現實環境不佳,但我知道「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更清楚知道「築夢要踏實」,我告訴孩子們:「環境不變,生命內涵可以改變!」另一方面,我心想,「若是有軟性的藝術學習,放在剛性的環境裡,慢慢地孩子的未來或許可以翻轉!」我禱告,什麼樣的元素,能成為全校師生生命最美的薰陶……。
有一天,我在電視上看到專門修理發電機和馬達的「黑手」,六十多歲的呂振裕先生。他穿著汗衫、挺著圓肚、踩著拖鞋,怡然自得地在家門口拿起心愛的小提琴,拉出動人樂章。這種「人看外在,上帝看內在」的意念閃過,「新南的孩子也可以像呂先生這樣,在眾人面前演奏……。」我夢想著,「要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能力,把上帝賦予的天份交還他們手上。」馬可福音九章廿三節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為孩子找小提琴老師及資源。
三顧茅蘆找到劉哲儒牧師
七年前,一位常帶給偏遠學校歡樂的「何爺爺」——跳跳屋負責人何茂成先生,來學校避雨,在交談中提到有一位從美國回台灣,有心教偏鄉孩子學習小提琴的劉哲儒牧師。之後,我就親自到高雄拜訪他。
劉牧師是加州音樂教師協會會員,畢業於文化大學音樂系,曾任職於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一九八九年赴美進修,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獲得音樂碩士及台福神學院道學碩士。當他想到人生上半場是如此恩典,就期盼人生下半場能以宣教士精神,回台灣服事上帝。他選擇到南部偏鄉,教小孩子用音樂認識上帝。
當劉牧師到新南國小參訪後說,「從沒有看過一所學校資源是那麼缺乏,大部分孩子的家境不好,」因為很多孩子是單親家庭和隔代教養,也沒有任何音樂的基礎,「若是不教他們學習小提琴,往後可能也沒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他甚至說,「新南是最不適合學習小提琴的偏鄉學校」。
就在我「三顧茅蘆」的邀請下,劉牧師不只義務指導教學生拉小提琴,還向美國教會爭取到八十五把二手小提琴,讓全校師生一起投入學習。
扭轉挫折成為堅持動力
開始推動時,部分家長及老師認為,「為什麼要學小提琴,學了之後前景又在哪裡!」更令人難堪的是,打基礎的前二年,精準拉出音來都不容易,更何況要拉出曲子……。
孩子們學習看譜,琴頭總是越「看」越低;拿弓歪來歪去,不能與琴弦形成直角,勉強做「拉拉停停」的練習,結果不是音不準,就是節奏越拉越亂,或指法記不住等等。孩子們越練越挫折,但劉牧師從不灰心,總是為孩子禱告,祈求上帝保守練習順利。當可以勉強拉出一首完整曲子後,家長又懷疑孩子資質不夠,不能登台演出。
挑戰總沒停歇,就在要放棄時,終於有機會被邀請到國際書展演奏,這是新南第一次的公開演出。我堅持,就算是學習障礙的學生,也要把他們都帶上台。我知道孩子在這樣的學校已經是弱勢,不能再製造弱勢,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被看見和有自己的舞台!當天,孩子拉出「卡農」曲目,台下聽眾很多人流下感動的眼淚;這是流淚灑種下的收割。此後,孩子們有機會與盲人鋼琴家許哲誠、音樂教授范德騰舉辦聯合音樂會;大提琴家張正傑還親自到學校給予勉勵。
一萬八千公里的感恩之旅
二○一八年,新南得到安麗希望工廠慈善基金會「小夢想,大志氣」計畫贊助,前往美國南加州進行一場感恩之旅。感謝一群善心人士捐助每個學生專屬的二手小提琴。感恩晚會中,我向捐琴的人們說,「孩子用紮實刻苦的練習,換來一萬八千公里的『感恩之旅』……」,早已不習慣流淚的我,當場眼淚直流,從孩子們拉小提琴自信及滿足的神情,我看到他們的改變與成長!
新南的孩子藉由外出表演,及與大師級的音樂家接觸,放大自己生命的視野,找到值得追尋的夢想,就像劉哲儒牧師說的,「我們不是要培養孩子成為音樂家,而是提供他們一個觀看世界的新鏡頭」。小提琴悠揚的樂音,已經穿透砂石場轟隆的巨響,灰塵也無法塵封這一代孩子的夢想。
我將往其他學校任職,祈求上帝繼續使用我,在荒漠禾場,以信耕種田地,以望呵護種子,以愛澆灌花園,做上帝要我做且有意義的工作,這是我的使命!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