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261,095

【人生上映中】《歧視的一課》:我願意放棄特權

文/ SHINYU

  如果你身為父母,自己的孩子遭人排擠,你會怎麼辦?如果你身為教師,自己的學生被人霸凌,你又會怎麼做?如果,你所身處的群體開始排斥異己,你會跟著加入、冷眼旁觀,還是挺身而出呢?

  二○○六年,一部紀錄片《歧視的一課》(A lesson in Discrimination)轟動加拿大。一位加拿大法語區的小學三年級班導安妮雷布蘭克(Annie Leblanc),發現自己班上有位學生因體重被長期嘲笑、排擠,並漸漸產生暴力傾向,她苦惱之際,看見一支美國一九七○年代的紀錄片,一名老師在班上實行小型社會實驗,將班上分成藍眼與褐眼兩組,讓學生接受反歧視的教育。於是,安妮在校方與家長同意下,決定也在班上進行為期兩天的小實驗。

十歲孩子之間的小型真實社會

  安妮將學生分為高個子與矮個子,告訴他們:「研究顯示,矮個子比高個子優秀,矮個子比較有創意、動作快、有規矩,所以可以享受一些特權,也可以提早五分鐘下課。另外,高個子容易不守規矩,整天都必須穿著這件橘色背心。」一名高個子學生聽見安妮這樣說,馬上反駁:「老師說的不對,有些矮個子並不聰明。」另一名矮個子學生則說:「我也不認為我很聰明。」

  「這我也沒辦法,要相信專家說的。」安妮回答。

  「老師,你這樣是歧視我們。」另一名高個子說。

  「我是有科學根據的。」安妮又說。   

  「老師,但我的朋友都是高個子。」一名矮個子說。

  「你很幸運,你比你朋友矮。」

  「沒錯。」聽見安妮這樣回答,矮個子的語氣瞬間轉為認同。

  當天,一名平時成績傑出的高個子學生,上台解題時竟意外表現失常,他也為自己穿著橘色背心感到挫折。

我不想要特權

  隔天,情勢倒轉,安妮宣布,最新的研究發現,高個子比矮個子優秀,可以享受特權,橘色背心也換到了矮個子身上。「實驗結束後,我對結果感到意外,也有點失望。」安妮接受訪談時表示:「意外的是,歧視的訊息會這麼快進入孩子心裡,影響他們的行為;失望的是,原本想向校長告發我這些舉動的同學放棄了,還有第二天情勢反轉時,我也期待經歷過歧視的高個子,會出聲反對、要求停止這個活動,但他們的反應是歡呼著丟背心,期望可以『報復』。」

  然而,這個實驗仍帶給學生一些正面的影響——之後只要在課堂上討論到相關議題,當安妮引導大家回想這次實驗,學生都會出現不同以往的神情;原本遭人排擠的同學則說:「以前嘲笑我的同學,現在都不會了。」十年後,《歧視的一課》導演再次追蹤這些學生,希望知道這個實驗對孩子的成長歷程是否有所影響,因此在二○一六年完成第二部作品《歧視的一課:十年之後》,同樣發人深省。

  不過,在前後兩部作品中,特別吸引我的不是老師的用心良苦、霸凌者的悔改,而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女孩。她在第一天的實驗被分類為「優秀的矮個子」,卻顯得非常苦惱,猶豫許久後,她終於舉手表達疑問:「老師,可是我的朋友都是高個子。」當老師表示這條界線不能打破時,她忍不住哭了起來。

  「親愛的,你不想要特權嗎?」安妮問。

  「我不想要特權,我想和朋友在一起。」小女孩回答。

我族」和「異己」,都是上帝所愛的人

  事後,社會學家分析,這個小女孩屬於特例,她的反應極不尋常。原來,由於她從小四處搬家,非常渴望歸屬感,因而做出這個違反人性的選擇。

  在紀錄片中,「歧視」與「從眾」都出自人類的天性。我們容易因他人的種族、膚色、地位或國籍,畫出一群「非我族類」並與之敵對;即使我們不認同所處群體的所思所行,若無人發聲,我們也會傾向沈默。許多世紀悲劇因此而生:二次大戰中,六百萬猶太人遭滅絕,如今巴勒斯坦也正遭受猶太人的迫害;盧安達大屠殺裡,胡圖族在一年內殺害五十萬圖西人;波士尼亞大屠殺,八千名穆斯林喪命;激進組織「伊斯蘭國」基督徒、雅茲迪人和不同教派的穆斯林;駐守中東地區的西方軍人虐待當地囚犯……

  然而,聖經說,上帝按自己的形像造人,上帝愛世人,不偏待人,並獻上獨生愛子耶穌為人贖罪捨命。無論「我族」或「異己」,都是上帝眼中的「罪人」,也是祂所愛的「世人」;每個人都因上帝付出極大的救贖代價,而顯得珍貴無比。如果我們輕蔑任何一人,就是傷害這個上帝所愛、按祂形像所造的人,也唾棄了上帝為這個人所付的代價。

放棄特權的耶穌

  世俗詮釋的人權,是「自己的權利」,無視別人的權利或大眾的共同利益;但聖經很少談及爭取自己的權利,而是強調「他人的權利」,甚至放棄自己的權利——上帝要我們愛祂、愛人,包括愛敵人,而耶穌已經為我們示範了榜樣。

  當小女孩想要為了朋友放棄特權,那令人動容的一幕,讓我想起耶穌成為罪人的朋友,並死在十字架上。祂本有上帝的形像,卻謙卑自己,成為人的樣式;在痛苦中,祂不為自己的權利爭辯,犧牲自己,只為讓我們回到上帝的愛裡。

  當我們說我們跟隨的是一個願意為了世人放棄特權的上帝,我們的所思所行又是如何呢?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