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171,587

【真實故事】回到土地、回到教會——巫國盛的生命故事

文/ 李鴻志 採訪整理

  很多人的信仰都是被敬虔的前輩所影響,直到長大了,回想起來,才知道原來前輩們早已為他們立了美好的信仰榜樣。

從小在教會長大

  巫國盛小時候生長在花蓮的布農部落裡,他的外婆住深山,是第一代的基督徒。那時每星期天早晨,他們就從山上步行下山,到一個太魯閣族的教會聚會。聚會一段時間,因為語言不同,他們選擇回到自己的部落,成立了崙山教會,國盛從小就在這教會長大。

  由於從小家境困苦,國盛參加完主日學,就要到山上去放牛。他比他的兄弟姐妹都辛苦,雖然排行最小,工作量卻最多。

  有一天凌晨,媽媽喚醒他,帶他去教會跪著向神禱告。因為那一天國盛要去讀軍校,媽媽將他交在神的手中,並求神保守他一路平安。從此,國盛便踏上了軍旅生涯,從幼校開始讀起,直到陸軍官校畢業。讀軍校七年中,他有休假時,偶爾會去教會聚會,但多半都留在營區內休息。

軍旅生涯蒙神恩典

  下部隊時,他被分配到關渡226師,擔任炮兵連長。每次炮兵演習都是極大的挑戰和壓力;因為演習時,車、炮、人員不但要出入平安,還要打贏仗才能回來。

  一般軍中的連長室都有連旗,其下也擺放一個香爐,讓士兵可以燒香求平安。國盛當上連長後,決定要把這香爐除去。那一天,他獨自在房內禱告,感覺有兩股力量在他心中拉扯,一個來自上面,一個來自下面,最後是上面的得勝了。從此之後,他除去了香爐,也不讓士兵去燒香膜拜連旗了。

  這幾年,國盛經歷的演習不能說沒有疏失,但每次都能順利通過,他覺得是神在幫助他。後來,他被調到花蓮的一個單位,也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更讓國盛知道是神的帶領;從此,他都待在花蓮,一直到退伍為止。

有機耕作活化土地

  退伍後,回到故鄉,國盛開始學作農夫。因為父母留下的土地若不耕耘,就會荒廢。他想做有機耕作,但這會比一般水田的產量少。國盛的理念是從聖經來的,他相信神造的環境是美好的,只因人為破壞,使土質變壞、使食物受了污染,令人非常失望。因著田地過度使用農藥的結果,現在的河川已沒有魚,田裡也不再有青蛙了。他想使這塊土地恢復到從前那樣的清淨,雖然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卻值得走下去。

  要生產有機認證米,除了肥料貴、工作多,檢驗費也非常高昂。所以三年下來,收支相抵,他幾乎沒有營收,但換來的是田裡的青蛙出現了、螃蟹爬出來了、乾淨的生態也漸漸形成了。同時藉著經營有機田,也讓部落的人有工作,能打一點零工、賺一點錢。

  國盛是年輕的農夫,部落裡老一輩的農夫已漸漸凋零,無能也無力去活化他們的土地。當地雖有種植苦茶,但農人老了,不懂得修剪、施肥,使苦茶子的產量銳減。國盛看到情形,便去參加農會的產學研究班,不但將自己的苦茶樹種好,他的改良模式也成為當地的示範教學。因著他的付出,為當地帶來一些改變。

財務健全 信仰穩固

  國盛在崙山教會擔任執事,這是一個保有部落傳統、講布農語的教會,聚會時還可聽到布農的八部合唱,非常具有代表性。自從國盛擔任教會的執事後,為了強化教會的財務,他去學財務軟體,並把教會的財政支出透明化。如此,他使教會財政赤字問題漸漸從平衡到有餘。

  老化,是原住民教會普遍的問題。老一代的信徒還持守信仰,但年輕一代則不斷地流失。如何擁有穩固的根基,並保有先輩們的信仰足跡,是他們要努力的;同時,如何使那些進入教會的,能留得住,也是他們面對教會成長要去解決的問題。

回文章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