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 171,587

【青草地上】 你,孤獨、焦慮嗎?

文/ 簡海蘭

       二○二○年,全世界的人都受到「新冠疫情」的侵襲。我居住在美國,還經歷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政府曾下令居家隔離,有些地區甚至需要封城。時刻感受到病毒就在身邊流淌。那份惶恐不安和孤單無助的感覺,實在不好受!

大環境紛擾不安

       那些日子,一位居住在臺灣的朋友還傳訊息來關心我,短短幾個字,傳達出他急切的擔心:「近日美域亂,門戶當拴緊」,更加添了我心裡的憂慮。

       活在這個世代的我們,天天從各樣資訊網絡中,接收到真實存在的駭人聽聞:緊張的國際情勢、社會的詐欺犯罪、令人不安的族群歧視等,在在產生出許多負面的情緒。因此,一年多來,有感染疫情死亡的、有憂鬱症自殺身亡的、還有婚姻生變、親子失和的現象都層出不窮!人們大多對未來感到無助和失望!

存在生活中的孤獨

       前些日子,在網上參加了單親講座,分享的題目是:「你,孤獨、焦慮嗎?」孤獨二字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都不受歡迎,「孤」指的是無父無母的孤兒,「獨」指的是無依無靠的獨居老人。我自己,更時常在繁華熱鬧的街上,或在觥籌交錯的宴會當中,最容易感到孤獨;也曾聽說,有人在一場球賽中專注地融入人群,但,球賽結束後從人群中離去時,卻有很深的孤獨感;青春期的孩子,也常有一種莫名的孤獨感;當他們思索: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的問題時,父母常會為此責備,叫他們不要胡思亂想。那時,他們的內心就會覺得不被理解,而生出孤單、寂寞。

       作家張愛玲在《流言》散文集中,描述夜間聆聽小販的叫賣聲時,感受到孤獨。作家龍應台在《天長地久》著作中,提到照顧失智母親時無法進入母親的世界,而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那種心靈上的孤獨,讓她感慨人與人相處無法溝通時的孤單與無助,她說:「我們愛得那麼深,緣卻那麼淺!」

開啟靈魂 面對永恆

       在「臉書」的「莫非心語」上讀到:「寂寞,是二十一世紀裡最普遍的痛;孤獨,在人的生存處境裡,亦是人的至終命運……。那麼,上帝造人,為何置入孤獨這一荒原呢?我想,由人世抽離,是一切沉思凝想的先決條件吧!人唯有在孤獨裡方能創造,亦唯有在孤獨裡,人才能把愛的滋味咀盡嚼透。更唯有在孤獨中,人方會對生命質問些重要問題,像:人生為何會有苦難?為何會有死亡?人生意義為何?也是當人在孤獨中仰天提問,人與神聖方才有了交會。」她說:「孤獨,是開啟靈魂,面對永恆的開始。」

獨處良方

       又看到《遠見雜誌》上一篇文章,「你真的不是一個人!」,教導中老年人與孤獨相處的幾個好方法:

       1.認清現實——了解孤獨感觸發的因素,並嘗試停止擔憂那些自己已經失去的事物。

       2.活躍起來——散步、運動、旅行等戶外活動,讓身體產生良好的激素,幫助心情好起來;上山下海,打開眼睛,在上帝創造的大自然中,找機會與上帝對話,面對孤獨。(有位姐妹,在享受「森林浴」的時刻體悟到:「茶」這個字,彷如人在草木之間,茶經滾水沖泡後方得溫潤流香,人則遇艱難困苦後才能煉成精金)。

       3.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新事物。

       4.注重健康的飲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建立與上帝同在、同行的習慣。

       5.堅固信心、仰望上帝、順服聖靈、關懷身邊需要安慰勉勵的人。因為當你為別人付出的時候,你自己的心能得滿足,當你的愛心滿溢時,就不會覺得孤獨!

要能耐得住寂寞

       還記得,兒子在加拿大作小留學生時,收藏了一卷錄音帶,上面是他獨自在出租房中淒涼無助的哭聲!我自己剛來美國時,夜間擁被哭泣,告訴枕邊的先生說我想念台灣的好友,覺得有種流落他鄉的孤獨感!其實,申請移民來美前弟弟就給了忠告:「要能耐得住寂寞。」雖花銷兩萬多郵費海運了二十箱書籍來美,卻還是免不了……更別提先生離世後的初期,常獨自去到曾和他一起共度的地方,尋覓他的蹤跡,也總會在尋他千百度的恍惚中,驚覺燈火闌珊處的寂寥!

上帝同在不孤單

       又想起一首詩歌:《我雖孤獨,卻不孤單》,歌詞大意如下:「我雖獨自一人,但我並不孤單,上帝的光,將引導我回家。祂的愛和溫柔帶我經過荒野,無論我在哪裡流浪,雖獨自一人,卻並不孤單。我不會屈服恐懼,因祂在身旁,是我的避難所;祂的愛開始顯現,讓我找到自己。當我的腳步迷失,渴望有人引導,我能感受到祂的存在。我雖獨自一人,但我並不孤單,因祂總是不放棄我,在我身邊安撫我,用祂的愛包圍我……。」

       因此,每當我在主裡享安息時,用詩篇中上帝的話語禱告:「我要為祢的慈愛高興歡喜;因為祢見過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艱難。我雖曾經有過焦慮不安和孤單寂寞的感覺,卻因為認識了祢這位『最知心的朋友』,知道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祢——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就不再有任何焦慮與孤獨的感覺!

回文章總覽